罗兰·巴特叙事观念的转变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1年
罗兰·巴特叙事观念的转变及意义
葛慧敏
【摘要】:本文先对罗兰·巴特的前后期叙事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运用符号学理论来探究转变的内在逻辑,得出巴特叙事观念的转变具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的结论。通过对巴特批评实践的代表性专著如《神话学》、《流行体系》、《S/Z》和《恋人絮语》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叙事观念前后期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后,对前后期叙事观念进行纵向对比,说明其理论建树与局限。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前言简要介绍了叙事学发展线索及本文的理论意义;第一章回顾了巴特结构主义叙事学萌芽、成熟、高峰和转折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神话学》、《流行体系》进行佐证;第二章则运用符号学理论找出转变的逻辑基础,并分析叙事观念转变的内在逻辑;第三章试图总结《罗兰·巴特自述》零散的叙事观念,并探讨《S/Z》与《恋人絮语》等批评实践;最后结语部分扼要阐述了巴特在西方文论史与叙事理论发展史的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岱宗;叙事模式研究: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谢龙新;;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体系与叙事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龙迪勇;;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王丽娟;;从先秦“用诗”看其诗歌观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何旺生;;郭绍虞的中国诗学语言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李晓丹;;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9 陈玉锡;李静;;符号学理论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10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5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秦虞;《纯真年代》的叙事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迪勇;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2 龙迪勇;反叙事:重塑过去与消解历史——叙事学研究之二[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之五 梦:时间与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4 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龙迪勇;;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思想战线;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焱;罗兰·巴特:叙事结构的崇拜与反叛[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2 钱铭;;论罗兰·巴特语言观的转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张同铸;;“作者之死”理论的作者主体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张石;;"中心空虚"的日本文化[J];读书;1992年10期
5 刘成富;由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论罗兰·巴特的文学语言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朱孔阳;;《S/Z》文论思想浅析[J];文教资料;2010年10期
7 王干;;作者死了 读者也死了[J];山花;1994年06期
8 刘天舒;摄影中的“照片”与“一般图像”——论罗兰·巴特的摄影分类[J];美苑;2005年04期
9 熊永红;;罗兰·巴特的语言观说略[J];企业家天地;2010年06期
10 邵欣园;;摄影艺术的哲学思考——读罗兰·巴特的《明室》[J];艺术百家;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4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罗勇;;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国华;;坚持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描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高宣扬;[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舒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胡洪庆;[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夏榆;[N];南方周末;2007年
5 沈大力;[N];文艺报;2007年
6 韩宇宏;[N];光明日报;2003年
7 梁鸿鹰;[N];团结报;2009年
8 记者 姜小玲;[N];解放日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徐兆寿;[N];人民日报;2011年
10 张涛甫;[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D];浙江大学;2012年
2 陆怡玮;“思想式写作”造就的得与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9 凌硕为;新闻传播与小说情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慧敏;罗兰·巴特叙事观念的转变及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文颖;罗兰·巴特“作者死亡论”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耀辉;罗兰·巴特后结构文本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赵文华;罗兰·巴特文本主义理论及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郑艳;论罗兰·巴特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光辉;罗兰·巴特作者消亡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戴建国;论罗兰·巴特的文学思想[D];兰州大学;2011年
9 史云青;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丽静;从结构美学到身体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