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7 14:42

  本文关键词: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年

现代派小说的求索

董莉  

【摘要】: 在20世纪的人文思想研究领域,前苏联学者米哈伊尔?巴赫金是一位非议颇多而成就显著的学者。同样,20世纪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创作也以其主题、技巧等多方面的创新而倍受争议。 本文主要运用了阐释研究的方法,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作品。其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解,为民族文学之间的对话开辟道路,打破文本恒定不变的客观意义。通过相互的比较与印证,使研究成为一种介质、一种对话、一种融合,并为进一步的跨文学对话提供可交流与可理解的话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化转型这个独特的视角,在哲学家巴赫金的指引下,将20世纪西方现代派的小说与小说家作为“演员”,上演巴赫金理论中的复调与狂欢。以期在对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探索中,揭示出巴赫金理论与20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间的相互阐释和印证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解读20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的小说与小说家,还巴赫金理论的本来面目。 第一章主要在哲学家巴赫金的前提下,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对其理论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巴赫金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于独白有了更深的痛恨。幼年宽松的生活状态成为他一生努力的方向,他将这种努力的目标扩展至全人类,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本文将其理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他哲学思考的核心与关键,也是他整个理论的根基之所在;而另一部分则是他为解决自己的哲学问题而进行的求索与探询,是他自己为全人类找到的捷径与坦途。复调与狂欢正是这种求索与探询的结果,是他自己心目中的捷径与坦途。第二章则将西方现代派的小说与小说家引入。20世纪至今是人们公认的文化转型的时期,那么生活在这个时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106.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一、家中不被疼爱的孩子10-22
  • (一) 巴赫金其人10-13
  • (二) 你、我、他构筑的哲学世界13-17
  • (三) 美学的哲学化思考:作者与主人公关系17-22
  • 二、复调与狂欢22-48
  • (一) 复调:巴赫金对话理论理想取向的典型化22-35
  • 1、复调小说理论23-25
  • 2、对话视野下的卡夫卡、福克纳和乔伊斯25-35
  • (二) 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35-48
  • 1、狂欢节与狂欢式35-38
  • 2、狂欢世界中起舞的洛奇、麦卡勒斯、菲茨杰拉德和格拉斯38-48
  • 余论48-50
  • 注释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 谢5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少林;巴赫金与巴赫金难题[J];江淮论坛;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唐妮亚;;浅谈文学的对话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3 史敏;;灵魂的文本 异度的空间——《我弥留之际》和《宠儿》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王成峰;;复调小说中的新生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李妍;;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时间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7 李盛涛;徐光淼;;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对话性[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李巧慧;;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外语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黄肖嘉;;论卡夫卡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微型对话”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和磊;;未完成性——试论鲁迅文本中的对话及其困境[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光夏;;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民间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衍柱;;华夏文明原生态的生动再现——评孙皓晖的《大秦帝国》[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张雯;身体的囚禁,,精神的逃离[D];浙江大学;2011年

    5 薛祖清;晚年周作人与文化复兴之梦[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锐;论语文教师积极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3 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斯珠;反思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少菁;对话教学理论实践的误区与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艾茜;大众的神化与神话[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詹淑雅;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旸;对话教学及其在健身俱乐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莉;;谈西方现代派作品中的狂欢化因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0期

    2 蒋原伦;一种新的批评话语——读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J];文艺评论;1992年05期

    3 赵志军;“普洛透斯式的”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4 万海松;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及其对研究《上尉的女儿》的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0年03期

    5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6 陈桂华;巴赫金超语言学思想及其话语理论[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宋德发,张铁夫;巴赫金的列夫·托尔斯泰[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黄光伟;;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7年06期

    9 D.E.维康;王静;;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视角观照下的叙事身份[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10 钱中文;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作者——巴赫金的叙述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郭沫若;;并没“浪费”[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3 李安纲;;《西游记》之谜并不迷——答郑文先生《原本不迷 解而益迷》[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郑江义;;非常时期 苦乐童年——简评喻莉娟的小说《卉卉》[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红;;“文献”小说——《嘉莉妹妹》[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彭国建;;小说:叙述的“距离”控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素玫;;对话与狂欢: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启新;[N];中国保险报;2003年

    2 尹志勇;[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夏烈;[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解志熙;[N];河南日报;2000年

    5 朱晓东;[N];吉林日报;2005年

    6 匡文立 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海飞;[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N];文汇报;2002年

    9 牛玉秋 胡平 赵凝 木弓 李敬泽 傅活;[N];文艺报;2000年

    10 贺绍俊;[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5 陈清茹;光绪二十九年(1903)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9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10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莉;现代派小说的求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瑾;巴赫金文体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3 黄耀华;《看不见的人》的对话性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4 熊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狂欢化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彬;《无形人》:一部狂欢化的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刚;莫言创作美学品格的叙事学研究[D];聊城大学;2006年

    7 王立峰;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D];河北大学;2004年

    8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9 袁瑾;赛博空间的狂欢[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孙明;狂欢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