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_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论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21 10:49

  本文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大学》 2012年

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论及其现代意义

蒋晓璐  

【摘要】:伊格尔顿被公认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机械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生产论者不同,伊格尔顿对艺术生产活动的复杂状况和独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直接明确地把“文学”与“生产方式”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生产方式以一般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意识形态为中介层。其研究直抵艺术的物质根基和实践本质,颇有说服力地揭示了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与“文学”的内在联系。 伊格尔顿是在吸收、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生产理论的思想、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文学活动生产的理论分析。 他认为“文学”应该与“生产方式”连接在一起,“文学生产”过程是一般生产方式和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学意识形态以及生产者、消费者个人意识形态的多重结构交汇组合的复杂过程。而文学生产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生产的价值最终决定于消费的价值,并与作者的意识形态不一致。 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更关注现实问题,它以文化生产的视角来看待大众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避免了片面的批判或是赞扬大众文化,也为解决大众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论大众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袁茁萌;陈清;;浅谈“艺术生产论”对大众文化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3期

4 欧卫军;艺术生产论:从马克思到本雅明[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朱彦振;;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及其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宁;特里·伊格尔顿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J];南方文坛;2001年03期

7 李生文;大众文化的生成、现状及其影响探微[J];攀登;2000年05期

8 卞友江;何志钧;;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批评观撷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蒋显璟;;论特里·伊格尔顿的批评观[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4期

10 潘知常;文化工业: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文化工业的美学阐释之一[J];文艺评论;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庆炳;[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剑峰;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刘珍;;论大众文化时代历史类图书的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王丽娟;;从先秦“用诗”看其诗歌观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饶曙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概念·策略·战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林;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竑;数字媒体时代的三维动画变革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驰;透视历史 关注当代——评伊格尔顿的美学观[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3期

2 衣俊卿;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亢宁梅;;大众文化:新的文化生长点——析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美学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孙文宪;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谢华;;文学文本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生产——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观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7 扬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视野[J];党校科研信息;1989年58期

8 丁尔纲;正确认识文化生产、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J];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9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与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1期

10 张晓鹏;;浅析马克思的生产理论[J];兰州学刊;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肖朗;论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理论[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肖琼;;伊格尔顿的悲剧理论阐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2期

4 郭志今;文学与意识形态——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评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5 席力飞;;从结构到后结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1期

6 彭瑜;;伊格尔顿的文学观述评——读《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约翰·杜普雷;苏东晓;;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再论基础与上层建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8 黄应全;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马海良;伊格尔顿的思想历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曹洪洋;;为谁写就的讣告?[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乔瑞金;;试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王一川 梁刚;[N];光明日报;2001年

4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华明;[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马海良(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马相武;[N];文艺报;2006年

8 綦玉帅;[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刘燕明编写;[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郑钰;[N];学习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2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5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8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璐;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论及其现代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崔剑峰;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5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7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长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尚丹露;身体·审美·意识形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1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