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意犹未

发布时间:2017-03-24 16:04

  本文关键词:意犹未尽——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近三十年,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一直是国内文坛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评介和研究它的论著堪称车载斗量。陈晓明先生是国内最早介绍解构理论和运用解构批评方法的学者之一,在国内的解构理论研究领域久负盛名。他的近作《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德里达 语言符号 解构理论 胡塞尔 结构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书写 形而上学 现象学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近三十年,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一直是国内文坛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评介和研究它的论著堪称车载斗量。陈晓明先生是国内最早介绍解构理论和运用解构批评方法的学者之一,在国内的解构理论研究领域久负盛名。他的近作《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董有德;重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4 余源培;;《资本论》的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汪征鲁;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崛起——兼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三次转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魏国英,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4期

7 王善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徐崇温;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吴晓明;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一个批判性的对话[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6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刘悦;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邵远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长成;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振怡;拉克劳:从后结构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田伟宏;异化—和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屈光峰;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凯;主体与制度的互动[D];山东大学;2005年

9 曹立新;西方哲学主题转换的人学底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郝松山;德里达解构思想述评[D];内蒙古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开焱;;“文学的终结”还是“文学时代的终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田龙过;;《文学理论》教材中反本质主义文学提问方式的再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宋伟光;;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J];雕塑;2011年03期

4 罗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杜瑞;;解读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6 戴瑞亮;;象似性与诗歌翻译[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7 林柯;;从接受美学讨论文学翻译者的主体创造性[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8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9 冯汝常;;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解读[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芸;什么是西方艺术史[N];南方周末;2005年

2 范曾;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茂叶;文学语言研究的特殊性[N];文艺报;2007年

4 陆扬;文学不是常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吗?[N];文艺报;2004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理论旅行:对话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外岩;外国文艺理论学科前沿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中山大学 程文超;在言象结合中拓展意义空间[N];文艺报;2001年

9 乔雨;近年“文学文本理论”研究一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4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峰;论德里达的解构式阅读策略[D];西北大学;2010年

2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志先;多重解构的游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洪涛;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洪平;艺术语言符号的生成及其言语形式[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原;文学行动: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意犹未尽——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5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