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悖论语言
本文关键词:文学中的悖论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布鲁克斯将悖论性视为诗歌语言的“本质”,并借助这个术语解释了诗歌与科学用语的区别。该文分析了他的论证逻辑以及缺陷,通过讨论现代汉语写作中的“背反修辞”,指出悖论产生于文学特有的“真实论”,但不是文学的本体特征。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悖论语言 诗歌与科学用语 “背反修辞” 真实论 辩证法 克林思·布鲁克斯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美国“新批评”代表人物克林思·布鲁克斯曾经用“悖论”这个术语描写诗歌语言的特征。其著名的论文《悖论语言》“’一文提出,浪漫主义的“奇异”导致悖论;新古典主义的“反讽”同样导致悖论。该文始终没有具体定义何谓悖论,但引用了华兹华斯、柯勒律治、艾略特、莎士比亚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英;;T·S·艾略特新批评文学观及其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陈定家;以本文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浅论英美新批评的形成、发展和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万勇;论英美新批评的科学化努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王富臣;论城市结构的复杂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5 任先大;试比较宋代诗学的“熟读”与英美新批评的“细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6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胡立新,沈嘉达;谈阿来小说的叙事艺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陈定家,王红春;瑞恰兹与新批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温潘亚;;传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论新批评的文学史观[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张瑜;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8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瑞芳;包恢诗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东燕;张力:约翰·多恩艳情诗的另一种解读[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丽鹃;反讽叙事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5 梁冬华;艾略特“传统”诗学观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7 黄瑛;W.H.奥登与中国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晓旭;理想赏罚与道德歧义[D];兰州大学;2006年
9 胡永喜;中国现代散文结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彦旭;约翰·多恩诗歌的经典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荣明;文学中的悖论语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文学中的悖论语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