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漫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跨越时空的漫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作家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年)是在英国作家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2年)的基础上的续写。虽然均被视为"童话",但从实际的创作来看,作品中还是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感悟现实的成人视角。而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也导致了作家不同的创作心态,从而令作品产生出彼此迥异的艺术特性来。从以上种种角度来看,沈从文虽然续写了"漫游",但却创作出了一部与原本大相径庭的小说。两部小说的艺术个性也是判然有别的。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卡洛尔 沈从文 弱势心理 强势心理 艺术差异 漫游 作家创作 小说 成人视角 时代背景
【分类号】:I0-03;I106.8
【正文快照】: 一、童话中的成人视角英国作家卡洛尔(Lewis Carroll)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爱》)的产生是富于戏剧性的:“1862年7月4日下午,他和三个小女孩在泰晤士河泛舟之时,三个小女孩缠着要他讲故事,于是卡洛尔以小女儿爱丽丝为主人公,随口编出了爱丽丝奇遇记。”[1]56卡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丽平;沈从文对自然文化的选择——还乡文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倩;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何淑英;;《秀拉》:毁灭与创造并存的隐喻世界[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谦;还乡文学: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自然文化追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晓路,石坚;文学观念与研究范式——美国少数族裔批评理论建构的启示[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6 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7 刘莉;;后殖民理论视野中东方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8 刘进才;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论京派小说的还乡叙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邓明言;西方教育史方法论五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尹静媛,李云南;从《艾凡赫》看犹太人的困境及司各特的犹太观[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国慧;;谁的眼睛? 谁的地理?——从美国《国家地理》与《中国国家地理》看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与互动[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卫景宜;;跨文化书写的想象空间——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里对中国故事的改写策略[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小燕;冲突与融合——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华勇;重温《黑暗的心脏》[D];浙江大学;2002年
4 苏文兰;展示·表现·反思——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西北大学;2002年
5 孙明强;从“地域故土”的失落到“理想家园”的觅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涌生;诗意的航行[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龚敏律;重造经典的理想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正锋;沈从文:存在的危机与生命的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雯;女性主义理论与当下第三世界妇女视像话语[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明;;北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02期
2 金介夫;卞戚祖;;美国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7期
3 何益明;论沈从文的《边城》[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吴周文;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J];文史哲;1981年03期
5 ;新文学史料丛书[J];读书;1981年08期
6 飞舟;;从“反差不多”看沈从文的文艺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爱黎;凌宇;;沈从文笔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沈从文研究资料目录之一(一九二四——一九四八)[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张国祯;;郁达夫和我国现代抒情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04期
10 陈越;;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浅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慕秋;;《边城》现象与苗族文化[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J·C·金介甫作;龙滔;;生的光明而短暂,死的平凡而伟大——生前倍受冷落,死后流芳百世[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乔伟;;试论闻一多诗歌格律的若干特色[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4 陈明生;;我所知道的金岳霖老师[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5 艾龙;任泳;王建明;王振勇;;史传“云封”诗谜情含“天宝”年号——李白为“许云封”取名涉及唐玄宗封禅大典和天宝艳闻考[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6 徐安辉;;一曲哀婉的孤独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蕴一说[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夏春涛;;太平天国服饰制度探微[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8 梦花;;瞿秋白与丁玲[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洪桐;;表演艺术的忧思[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萨支山;尴尬的文学史评价[N];北京日报;2000年
2 苏晓明;黄永玉:画坛圣手著奇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陈佳;随缘途中的沈从文[N];甘肃日报;2000年
4 姚新勇;文学大师与是非[N];科学时报;2000年
5 朱延庆;忆陈从周教授[N];联合时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张平力;翠拥“边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郁田;从文如水[N];深圳商报;2000年
8 阮飞宇 公司职员;“照我思索,可认识人”[N];深圳商报;2000年
9 贺圣遂;此时谁最赏[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张昆华;沈从文与“文学林”[N];文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明科;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吉崇敏;《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5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7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8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席建彬;论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秦艳华;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水莲;20世纪初期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提倡与日本自然主义[D];郑州大学;2000年
2 许果;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邱艳萍;四十年代沈从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夏禹;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悖论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万峰;自然人性的呼唤——沈从文创作倾向略论[D];西北大学;2001年
6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7 苏文兰;展示·表现·反思——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西北大学;2002年
8 刘瑞欣;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叙事[D];河南大学;2002年
9 贾林华;展示给西方世界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真实画图[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程玖;庐隐和萧红抒情小说比较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跨越时空的漫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