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文学 人学 三个维度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在文艺理论史上,“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最先由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提出,随着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文艺理论大规模地向我国的移植而受到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命题被列入理论的禁区。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文学是人学”又逐渐成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江龙;哲理性 连贯性 真实性──对萨特戏剧内容的几点思考[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阳;叙述时间与叙述情景[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莘;;《苍蝇》与萨特中期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邹广胜;论萨特创作中的共时性[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3期
6 霍士富;时空交叉的叙事结构——论大江健三郎新作《二百年的孩子》[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7 王春燕;略论梁实秋散文“雅幽默”的美学特征与意义[J];东方论坛;2005年02期
8 黄擎;论当代小说的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文刚;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清涛;冲破沉默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5年
6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舒晓峰;生命的幻象 真性的回归[D];安徽大学;2003年
3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5 汪莹;来自南方腹地的悠远根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金山;萨特的“文学介入说”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梦湖;关于“后新时期”文艺观念变革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桂平;;文学批评的标准之思——从“文学性的扩张”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凤;;批评在文学之内抑或文学之外[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3 周保欣;;“文学性”的审美道德位移与悖谬[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4 吴炫;;“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质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5 张永清;刘锋杰;;主持人的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陆涛;;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研究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娅蕾;;再回中国——何多苓二○一一巡回个展“士者如斯”访谈[J];荣宝斋;2011年08期
8 焦良欣;;《天路历程》与《圣经》平行翻译进程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梅启波;;文本概念的旅行及其核心要素的生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庄桂成;;中国文论现代转型中的“苏联”因素[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邵亮;;戏剧感的衰落和重现——从德拉罗什的沉浮看艺术趣味的演变[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玉刚;对人的全面深刻理解是评价文学的重要尺度[N];学习时报;2011年
2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文学之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4 童庆炳;“文学是人学”新论[N];学习时报;2002年
5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秋轩;文学影响力的多样形态[N];文艺报;2010年
7 鲁枢元;“文学是人学”的再探讨[N];文艺报;2000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刘燕;扶持给力让名家评委吃惊[N];东莞日报;2010年
9 武汉大学中文系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蔡亚敏;论E.E.肯明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