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80后”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21:37
“80后”最初是由于文学写作而得名,但是,“80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受到众多时代因素合力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在“80后”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其与主流文化和成人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抗和冲突也是时常发生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对抗和冲突。与此同时,“80后”正逐渐向成人社会“过渡”,他们的各种文化行为,都有商业资本的渗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80后”亚文化中已经清晰可辨,“80后”文化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80后”亚文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并从中得出结论,“80后”亚文化在文化探索的前沿,不断的更新,“80后”文化作为新生的文化力量影响着青年和社会的文明进程。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80后"与"80后"现象
一、作为一代人的"80后":家庭、教育与时代氛围
(一) "8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 "80后"一代成长的教育环境
(三) 市场化转型的影响
(四) 域外文化的影响
二、大众视野中的"80后"现象:商业传媒与批评
三、"80后"亚文化的生成:挪用、潜在交往与新风格
第二章 风格Ⅰ:断裂与抗争
一、生涯设计:从总体到个体
(一) 强调自我实现
(二) 崇尚自由
二、消费:从实用到意义
三、朋友圈:从现实到虚拟
第三章 风格Ⅱ:自娱与认同
一、性别与情感:"酷儿"的性别突围
二、狂欢与理性:"玉米"的双面
三、私密与公共:博客与自我书写
(一) 宣泄
(二) 分享
第四章 风格的意义及其限度
一、商业资本的渗透
二、体制收编与80后的主流化
三、理解80后文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J]. 胡疆锋. 青年研究. 2007(12)
[2]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 陈友洋. 中国市场. 2007(48)
[3]浅谈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J]. 游庆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1)
[4]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J]. 黄瑞玲. 国外理论动态. 2007(11)
[5]网络环境下流行文化的媒介特性探析[J]. 杨帆. 电影评介. 2007(20)
[6]代际分析80后大学生的群体精神状况[J]. 唐献玲,张成飞.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9)
[7]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 张平功. 青年探索. 2007(04)
[8]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人际冲突的解蔽[J]. 陆海棠,张品茹. 教育探究. 2007(02)
[9]一代人的诗歌“演义”——1996—2006:“70后”诗歌写作十年[J]. 荣光启. 南方文坛. 2007(03)
[10]论消费语境中的服装文化[J]. 任亚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06460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80后"与"80后"现象
一、作为一代人的"80后":家庭、教育与时代氛围
(一) "8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 "80后"一代成长的教育环境
(三) 市场化转型的影响
(四) 域外文化的影响
二、大众视野中的"80后"现象:商业传媒与批评
三、"80后"亚文化的生成:挪用、潜在交往与新风格
第二章 风格Ⅰ:断裂与抗争
一、生涯设计:从总体到个体
(一) 强调自我实现
(二) 崇尚自由
二、消费:从实用到意义
三、朋友圈:从现实到虚拟
第三章 风格Ⅱ:自娱与认同
一、性别与情感:"酷儿"的性别突围
二、狂欢与理性:"玉米"的双面
三、私密与公共:博客与自我书写
(一) 宣泄
(二) 分享
第四章 风格的意义及其限度
一、商业资本的渗透
二、体制收编与80后的主流化
三、理解80后文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J]. 胡疆锋. 青年研究. 2007(12)
[2]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 陈友洋. 中国市场. 2007(48)
[3]浅谈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J]. 游庆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1)
[4]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J]. 黄瑞玲. 国外理论动态. 2007(11)
[5]网络环境下流行文化的媒介特性探析[J]. 杨帆. 电影评介. 2007(20)
[6]代际分析80后大学生的群体精神状况[J]. 唐献玲,张成飞.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9)
[7]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 张平功. 青年探索. 2007(04)
[8]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人际冲突的解蔽[J]. 陆海棠,张品茹. 教育探究. 2007(02)
[9]一代人的诗歌“演义”——1996—2006:“70后”诗歌写作十年[J]. 荣光启. 南方文坛. 2007(03)
[10]论消费语境中的服装文化[J]. 任亚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0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0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