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几点思考——兼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的基本估价
本文关键词:对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几点思考——兼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的基本估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近两年来,文艺理论界就文艺学的现状、危机和出路等问题展开了严肃、有益的学科反思,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但有些看法也值得商榷。这里仅就涉及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基本估价的三种看法谈一点个人的意见。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文艺学 全盘西化 现代化进程 新传统 西方现代文论 中国文论 中国现代文论 马克思主义 学科反思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近两年来,文艺理论界就文艺学的现状、危机和出路等问题展开了严肃、有益的学科反思,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但有些看法也值得商榷。这里仅就涉及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基本估价的三种看法谈一点个人的意见。一、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走的是“全盘西化”之路吗?在对文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2 冯黎明;全球化语境下当代汉语文论的两难处境[J];文艺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平,高景龙;现代体育审美浅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3 童庆炳;文学理论的边界——从当前文学图书印数谈起[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艾秀梅;;“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盖生;;“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关系质疑——并就“文学理论边界”讨论向陶东风先生请教[J];求索;2006年01期
6 夏秀;文学与“文艺学危机”[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黎德锐;;试论“网络文学”“短信文学”的发展对新世纪文学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5年06期
8 朱立元,王文英;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孙士聪;经典的焦虑与文艺学的边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朱立元;;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晓;艺术的终结与转型[D];武汉大学;2005年
2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支军;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陌生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5 秦志敏;论争与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阮小波;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建亮;短信文学论略[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吕峰;禁锢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丙军;理查德·霍加特与伯明翰早期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覃平;文学,,因选择与社会“和”而“不同”而活着[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袁可嘉;西方结构主义文论的成就和局限[J];文艺研究;1986年04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华;;担当使命 展望未来——新时期上海艺术科研事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纪实[J];上海艺术家;2011年04期
2 胡红伟;;玉器市场 行情看涨[J];中国拍卖;2006年10期
3 周保欣;;“文学性”的审美道德位移与悖谬[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4 任剑;;冲破学院之墙 寻求发展之路——米兰布雷拉艺术学院访问有感[J];大舞台;2011年08期
5 张乔;;谈高校艺术理论教学的新模式[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6 刘祯;;文化时代与传统艺术的发展[J];当代戏剧;2011年04期
7 侯斌英;;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郭富平;;历史主义文学观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以两部典型文论教材为对象[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9 泓峻;;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王晓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发展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楠;;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高楠;;文艺学:传统与现代的纠葛[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谭好哲;;开放视野·实践品性·问题意识——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宏观审视[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7 ;前言[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福根;;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新与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述卓 李自红;走向现代:中国文艺学[N];人民日报;2001年
2 山东师范大学 杨守森;创新中国文艺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刘士林;“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5年
4 谢作文;慧眼独具 见解高超[N];文艺报;2006年
5 郭玉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发展[N];文艺报;2007年
6 孙文宪 禹建湘;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黎宏河;演出娱乐博览会论坛聚焦行业热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郭锦华;构建多元文学的批评框架[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李运抟;新时期的文学与文化[N];西藏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3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阳;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金龙;中国文艺学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及百年来的演变概况[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喻琴;齐马的文本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6 肖红柳;《文艺理论研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晋红;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对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几点思考——兼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的基本估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