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化生态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0:23

  本文关键词:文化生态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生态 陕北民间艺术 价值


【摘要】: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片黄土地养育了这些具有陕北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它们扎根于这丰富文化土壤之间,成为陕北人民繁衍生息、经久不衰、励精图治、阐扬光大的精神之火,让陕北人民在这片热土留下永恒的历史文化,在这过程中,陕北民间艺术蕴藏着它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更表明它具有的当代价值弥足珍贵。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活跃、最普遍、最通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就是民间艺术,它被称之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本文以文化生态视角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对象和概念的界定,通过对生态文化理论及陕北民间艺术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到并生态文化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并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未来进行愿景展望。近年来,民间艺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从而获得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积累。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依据实地考察和调研资料,以“自然—人—社会”为背景及从而深入研究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第二部分,文化生态理论研究部分主要讲和谐的文化生态需要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平衡有序、系统的发展。以文化生态为主要视角来解析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由包括文化现象、文化资源、文化成果以及这些文化行为和文化资源所处的结构、水平、结构、状态、结构在内的社会范围。第三部分,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生态的现状部分主要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来分析了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承主体,艺术品类,文化保护现状,社会环境转变影响等,更好的了解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现实状况,抓住核心,分析问题。旨在探讨陕北民间艺术的现状及问题和价值多元化。第四部分,文化生态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部分,旨在探讨陕北民间艺术在文化生态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从历史、伦理、社会、审美四个角度的价值来挖掘陕北民间艺术当代价值,体现陕北民间艺术的意义。第五部分,文化生态视域下对陕北民间艺术未来发展的愿景展望部分,做文章的最后一章,意为通过以上分析对陕北民间艺术未来发展提出的自我观点和建议。陕北民间艺术以营造精神环境,激发文化价值,承载群众信仰,传播道德伦理,丰富地域文化,扩大品牌影响,文化产业开发,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 陕北民间艺术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0
  • 1.3 立论依据10-11
  • 1.4 研究思路及重点11-12
  • 1.4.1 研究思路11
  • 1.4.2 研究重点11-12
  • 2 文化生态理论综述12-16
  • 2.1 文化生态的内涵界定12
  • 2.2 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12-13
  • 2.3 文化生态的理论演变13-16
  • 2.3.1 文化生态理论的形成13-14
  • 2.3.2 文化生态理论的发展14
  • 2.3.3 文化生态理论的成就14-16
  • 3 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生态的现状16-28
  • 3.1 陕北民间艺术的艺术品类16-21
  • 3.1.1 民间歌舞19
  • 3.1.2 民间曲艺19-20
  • 3.1.3 民间工艺20
  • 3.1.4 民俗文化20-21
  • 3.2 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保护现状21-25
  • 3.2.1 专业文化管理组织尚未成型21-22
  • 3.2.2 民间艺术濒危品种的保护和传承22-24
  • 3.2.3 市场化意识及规模化生产有待获得提升24-25
  • 3.3 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时代困境25-28
  • 3.3.1 传承主体断代25-26
  • 3.3.2 传承方式落伍26-27
  • 3.3.3 欣赏主体流失27-28
  • 4 文化生态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分析28-35
  • 4.1 历史价值28-29
  • 4.2 伦理价值29-31
  • 4.3 社会价值31-32
  • 4.4 审美价值32-35
  • 5 文化生态视角下对陕北民间艺术未来发展的愿景展望35-42
  • 5.1 营造人文环境,激发文化价值35-36
  • 5.2 承载群众信仰,传播道德伦理36-38
  • 5.3 丰富地域文化,扩大品牌影响38-40
  • 5.4 推动产业开发,促进社会发展40-42
  • 6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 致谢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昊;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J];江南论坛;2002年09期

2 许臣泰 ,刘美俊;比利时文化经济代表团在山西[J];今日山西;2002年06期

3 赵秀玲;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探析[J];南都学坛;2002年06期

4 胡惠星;;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J];浙江人大;2002年08期

5 龚强华;;对先进文化价值的再认识[J];学习月刊;2002年07期

6 陈湘舸 ,江胜玉;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J];湖南经济;2003年06期

7 魏玉芝;谈经济与文化的融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孙福成 ,李柱林 ,程云瑞 ,刘海峰;河北龙型文化产业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6期

9 傅守祥;文化产业:世贸规则整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德民 ,徐晓暖;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有何联系[J];大连干部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永生;;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构文化经济新型形态的价值核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谭本基;;把握文化经济发展规律,建设崇左文化经济品牌[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庄云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展文化经济[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张新勤;;培育河南省县域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5 庄云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展文化经济[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程崇仁;;“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启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举惠;;论“南涧跳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关于开发南涧文化产业的论证报告[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王玉春;郭明兰;;借鉴国际经验抢抓机遇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王家忠;;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软实力[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宁福海;;当前我省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碧泉 作者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经济≠知识经济[N];南方日报;2005年

2 黄明哲;文化经济三题[N];江西日报;2007年

3 陈福梅;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N];长治日报;2008年

4 记者马子雷;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学术年会聚焦东西方交融[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记者 宁波 通讯员 周楠;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来孝考察[N];孝感日报;2010年

6 记者 顾玮;市文化经济代表团赴台交流活动启动[N];宁波日报;2012年

7 记者 冯翠昕;强化项目建设 提升质量效益 努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N];承德日报;2013年

8 记者 雷新;文化市场将迎来大规模兼并重组[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焦亮 王海玲 实习生 朱婧;文化产业发展:奏响强音 谱写华章[N];新乡日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宛轩研 记者 鲍亮亮;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会举行[N];安徽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来;中国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黄亮;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刘珊;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军;滦河文化产业区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茜;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邓奕;陕西省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季波;中华文化认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影响探析[D];复旦大学;2014年

5 龚大有;江苏省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6 肖璐;我国文化产业二重开放的集聚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葛雪欢;北京市文化产业同质化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柯焱;”观看与表演“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大陆英剧迷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阁;传统庙会的复兴与传承[D];吉首大学;2015年

10 张韧男;中国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25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25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