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和谐——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比较分析《我不是潘金莲》

发布时间:2017-08-08 22:01

  本文关键词: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和谐——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比较分析《我不是潘金莲》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翻译 三维转换 葛浩文 《我不是潘金莲》 阅读习惯 语言生态环境


【摘要】: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的翻译,最大特点是贴近美国人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葛译的成功主要在于其采取了归化策略,即基于翻译生态环境构成要素之一——读者所作的明智选择。其实葛浩文具有文化和翻译意义上的Glocal Chimerican身份,其译本不只符合异域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同时也顾及到原语的语言生态环境,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可以表现为在多个维度选择适应双语翻译生态环境。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视角研究葛译《我不是潘金莲》,表明其译本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比如用尽可能贴近原文的风格独特的语言和语法结构再现作者的声音,尽可能保留原作的"中国性"和官场文化生态内涵,更在交际层面上成功促进了中英双语文化生态的共融和谐。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生态翻译 三维转换 葛浩文 《我不是潘金莲》 阅读习惯 语言生态环境
【基金】: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理论反思与应用研究”(2012012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莫言英译者葛浩文近几年是国内译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分别从文体学、叙事学、生态翻译等角度对其译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发表的论文也较多。从生态翻译视角来看,笔者粗略统计约有十余篇论文讨论葛浩文的翻译作品,有从生态翻译理论层面探讨葛浩文翻译观或译者风格的,也有结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春让;李健;;《快乐王子》汉译本时空维度的生态选择与适应——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快乐王子》汉译本比较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左玉玮;;信任缺失的荒诞现实——评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J];名作欣赏;2014年12期

2 谢建文;;试论刘震云乡土小说中的多重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夏仁娟;;触碰荒诞背后的生活底线——解读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J];名作欣赏;2014年26期

4 高芳艳;;《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人物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山花;2014年08期

5 郝朝帅;;“由虚入实”的“说话”——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J];人文杂志;2014年07期

6 舒智勇;;从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审视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崔宗超;;“拧巴”与“绕”:生存伦理与语言逻辑的双重错位——刘震云小说主旨与风格探微[J];小说评论;2014年04期

8 林海曦;;刘震云:中国经验的极端叙述——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J];文艺争鸣;2014年09期

9 冯庆华;;存在的思考与言说——从刘震云两部长篇小说的关联处论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立颖;刘震云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刘雅宁;刘震云“说话”主题小说的逻辑图像[D];河北大学;2014年

3 廖梓竹;刘震云小说的悲剧意蕴探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陈润梅;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刘震云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丹;在探索中寻求改变[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宋星宇;刘震云中近期小说艺术:从“狂欢”到“拧巴”[D];扬州大学;2014年

7 王玉荣;论刘震云小说的苦难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国强;论刘震云小说的思辨叙事[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古月;论刘震云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梁宗磊;契诃夫与刘震云生存状态书写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占斌;苑春鸣;;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刘爱华;;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毳;生态环境与地景艺术[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李鹏翔;“风水”与生态环境[J];文史天地;2003年09期

3 姚文放;;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J];学习与探索;1990年05期

4 万里凤;周劭馨;;中国审美文化的生态环境[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王本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产初探[J];哲学动态;1995年08期

6 李微;;论以“新计划经济”拯救生态环境[J];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08期

7 殷咏天;;俄罗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J];生态文化;2001年02期

8 王永杰;从胡文化“汉化”看生态环境的迁移对文化转型的影响[J];阴山学刊;2000年04期

9 闫永利;文学的生态环境与经典[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郭涛,王海娟;论生态环境对综合国力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超;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含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2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42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