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罗慕士《三国演义》的隐喻处理
发布时间:2017-08-13 18:01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罗慕士《三国演义》的隐喻处理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隐喻性,因为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也用一个概念的词去代表另一个概念的义项。将此理论运用到“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行为当中,就要求我们做到在不同文化间进行隐喻思维的灵活转换。 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共同的基本隐喻,但中文的映射范围更广泛,因此也让中文在某些情形下拥有更丰富多变的隐喻概念化。中译英的过程中,有些意象可以得到完全的保留,有些意象需要进行对等转换,而有些意象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发展历程不同,对事物认知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不得不遭到删除的厄运。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分析《三国演义》中部分空间方位隐喻、实体和物质隐喻和新意隐喻的用法,以及罗慕士在其《三国演义》英译本中,对于相关隐喻的处理方法。本文将对照原文和译文,分析译者对于不同类型的隐喻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对于原文隐喻意象的取舍,并试图探索两种语言之间隐喻意象的有无与隐喻翻译处理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隐喻翻译的局限性和对未来隐喻翻译研究的期待。
【关键词】:概念隐喻 罗慕士 《三国演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前言9-17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1
- 1.3 研究方法及范围11-12
- 1.4 文献综述12-15
- 1.4.1 《三国演义》简介12-13
- 1.4.2 《三国演义》英译本简介13-14
- 1.4.3 《三国演义》英译本研究现状14-15
- 1.5 论文结构15-17
- 2. 理论框架17-24
- 2.1 隐喻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7-19
- 2.1.1 简述隐喻的产生和发展17-18
- 2.1.2 国外隐喻理论研究成长历程18
- 2.1.3 国内隐喻理论研究成果18-19
- 2.2 概念隐喻简述19-24
- 2.2.1 常规隐喻21-22
- 2.2.2 新意隐喻22-24
- 3. 《三国演义》中的部分隐喻及翻译24-41
- 3.1 表“地位高低”的空间方位隐喻的翻译24-30
- 3.2 部分实体和物质隐喻的翻译30-35
- 3.3 与“心”有关的新意隐喻的翻译35-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林;;《三国演义》中人名英译研究——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2 张浩然;《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3 文军;李培甲;;国内《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王强;;英汉空间隐喻相似性之认知对比分析——以英语up/down和汉语的上/下为例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新;汪毅;;《三国演义》中四字格的英译策略评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张晓红;;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兼评《三国演义》的英译本[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7 莫嘉琳;刘润清;;死隐喻复活的语义及语用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9 黄华,余卫华;中英诗歌隐喻与文化异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浩然,张锡九;论《三国演义》罗译本中关于文化内容的翻译手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66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6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