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目的论”视角的《搜神记》副词英译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9:32
本文关键词:基于“翻译目的论”视角的《搜神记》副词英译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搜神记 副词 英译方法 翻译目的论 价值 缺陷
【摘要】:《搜神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由于其故事内容大多来自民间,《搜神记》一书的口语色彩相对较浓,是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风貌特征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传世中古文献,对中时期小说语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搜神记》中的副词作为古籍翻译的研究对象,将东晋新蔡人干宝所撰的《搜神记》中的副词和当代著名翻译家丁往道先生所著的《搜神记》英译本进行比较,总结其翻译规律及技术处理,并结合“翻译目的论”的原则,对其进行全面细致地考察,纠异改错,查漏补缺,从而对丁氏译本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为中古副词翻译提供翻译参考及标准。 文中共收集副词237个,结合《搜神记》副词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何乐士先生的对副词的定义作为标准,兼顾意义和功能两个方面,,将其划分为最具代表性的五大类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状态副词、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再将每大类副词根据其副词内部自身特点划分为若干次类。在此基础上,参照丁氏译文,对每个副词的英译状况进行穷尽性地逐一地描写,从而探讨丁氏译本的功过得失并为现在的中古副词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搜神记 副词 英译方法 翻译目的论 价值 缺陷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致谢6-10
- 1 绪论10-12
- 1.1 选题缘由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步骤11-12
- 2《搜神记》副词概说12-16
- 2.1 《搜神记》副词概况12-13
- 2.2 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的《搜神记》副词翻译13-14
- 2.3 《搜神记》副词英译研究14-16
- 3《搜神记》时间副词英译研究16-69
- 3.1 表示短时16-27
- 3.2 表示长时27-32
- 3.3 表过去32-39
- 3.4 表完成39-42
- 3.5 表将来42-46
- 3.6 表刚刚46-48
- 3.7 表先后48-51
- 3.8 表突然51-56
- 3.9 表始终56-60
- 3.10 表适逢60
- 3.11 表同时60-61
- 3.12 本章小结61-69
- 3.12.1 《搜神记》时间副词英译总体分析61-62
- 3.12.2 《搜神记》时间副词英译转译分析62-64
- 3.12.3 《搜神记》时间副词英译不足及改进方案64-69
- 4《搜神记》状态副词英译研究69-99
- 4.1 表快慢69-72
- 4.2 表躬亲72-75
- 4.3 表方向75-78
- 4.4 表相互78-79
- 4.5 表难易79-81
- 4.6 表假装81
- 4.7 表暗中81-85
- 4.8 表态度85-88
- 4.9 表更替88-89
- 4.10 表顺序89-90
- 4.11 表各自90-91
- 4.12 表独自91-92
- 4.13 本章小结92-99
- 4.13.1 《搜神记》状态副词英译总体分析92-94
- 4.13.2 《搜神记》状态副词英译不足及改进方案94-99
- 5《搜神记》程度副词英译研究99-122
- 5.1 表强度99-108
- 5.2 表弱度108-111
- 5.3 表比较度111-115
- 5.4 表几近度115-116
- 5.5 本章小结116-122
- 5.5.1 《搜神记》程度副词英译总体分析116-117
- 5.5.2 《搜神记》程度副词英译的不足及改进方案117-122
- 6《搜神记》频率副词英译研究122-137
- 6.1 表频繁122-128
- 6.2 表偶尔128-129
- 6.3 表重复129-133
- 6.4 本章小结133-137
- 6.4.1 《搜神记》频率副词英译总体分析133
- 6.4.2 《搜神记》频率副词英译的不足及改进方案133-137
- 7《搜神记》范围副词英译研究137-157
- 7.1 表总括137-148
- 7.2 表限定148-152
- 7.3 本章小结152-157
- 7.3.1 《搜神记》频率副词英译总体分析152-154
- 7.3.2 《搜神记》范围副词英译的不足及改进方案154-157
- 8 结语157-158
- 参考文献158-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自力;翻译目的论介评[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卢宁;;翻译目的论和翻译失误实例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张允,朱章华;译者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2期
5 卞建华;;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英文)[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彬;目的论视角下翻译策略的选择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8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5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