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日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3:34
本文关键词:《红高粱》日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叙述结构 句子衔接 语体
【摘要】:本研究将借用韦努蒂所倡导的异化翻译概念,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四个层面的语篇分析,找到《红高粱》日译本所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在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层面上的异同,找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具体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反映了何种翻译策略。 词语层面的分析又分为人名和地名、称谓语、拟声拟态词、历史文化相关联词汇、色彩词5个小板块,句子层面的分析分为俗语、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衔接三个板块,篇章层面的分析分为段落安排、章节划分、叙述结构和视角、语体四个个板块,通过列举丰富的具有代表性例子,,再将这些例子按照某一种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类,最后总结这些类别所体现的异化或者归化倾向,从而得出某一个板块所具有的主要翻译策略倾向。 通过以上详尽的分析,笔者最终得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使用了归化的策略,也使用了异化的策略,其中异化策略的数量占的比重更大。还对之所以采取此种翻译策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笔者认为这部译作发表在严肃的文学丛书中,该丛书的读者群大多为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较大兴趣的研究者们。他们阅读这些译本的目的不在于获得某种消遣,不看重译本的通俗易懂性,而是看重它的文学性,他们是怀着学习研究的态度去理解阅读的。这使得译者在翻译这部小说时,他心中的读者预期和翻译通俗小说时的读者预期不一样。因此,这促使译者比较注意对原作的艺术形式、思想内容、小说中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保留和传达。
【关键词】: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叙述结构 句子衔接 语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1
- 1.1 研究背景6
- 1.2 文献综述6-8
-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8-9
- 1.4 理论依据9-11
- 第2章 翻译策略与语篇分析11-54
- 2.1 词语层面11-27
- 2.1.1 人名和地名11-13
- 2.1.2 称谓语13-17
- 2.1.3 拟声拟态词17-19
- 2.1.4 历史文化相关联词汇19-23
- 2.1.5 色彩词23-27
- 2.2 句子层面27-43
- 2.2.1 俗语27-28
- 2.2.2 修辞手法28-35
- 2.2.3 句子结构和衔接35-43
- 2.3 段落和篇章层面43-54
- 2.3.1 段落安排43-46
- 2.3.2 章节划分46
- 2.3.3 叙述结构和视角46-47
- 2.3.4 语体47-54
- 第3章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谢辞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自国;;论《红高粱》的叙述视角[J];江汉论坛;2012年02期
2 莫言;;关于《红高粱》的写作情况[J];南方文坛;2006年05期
3 宁明;;莫言小说中的“‘自由’人物谱”[J];求索;2012年06期
4 胡松柏;;《红高粱》中色彩词语的运用[J];上饶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本文编号:803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0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