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飞《瞬息京华》回译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06 14:17
本文关键词:郁飞《瞬息京华》回译报告
【摘要】:本项目翻译报告通过运用回译的翻译实践方式,分析和总结了笔者自身在回译《瞬息京华》(郁飞版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回译中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本次回译实践活动,尽可能使回译文与顺译文之间达到“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使得回译文与原文能够最高层度地贴近一致。并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文化元素,再结合音译法、字面直译法等多种翻译方法对中国的人名、称谓及中国特有文化词汇进行回译。此外,以原文(即英文原著)为回译文的参照标准,待回译工作完成之后,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顺译文译者在顺译过程中存在的误译、错译和漏译现象,检验顺译文质量。通过文献阅读,并结合本项目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从文本的选择和翻译中的选词两个方面阐述了笔者自身在回译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关键词】:回译 《瞬息京华》 功能对等理论 文化词语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引言9-14
- 1.1 回译的定义概述9-11
- 1.2 回译的目的、意义及应用价值11-14
- 第二章 回译过程中的翻译理论及策略14-25
- 2.1 翻译理论的选择14-15
- 2.2 翻译理论及策略在回译实践中的运用15-25
- 2.2.1 人名的回译16-18
- 2.2.2 称谓的回译18-20
- 2.2.3 “国俗词语”的回译20-25
- 第三章 从回译文看《瞬息京华》译本中的信息错误和缺失25-31
- 3.1 误译之处25-27
- 3.2 错译之处27-28
- 3.3 漏译之处28-31
- 第四章 回译的心得体会31-35
- 4.1 文本的选择31-32
- 4.2 翻译中的选词32-35
- 第五章 结束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1:原文Moment in Peking38-91
- 附录2:《瞬息京华》郁飞译本91-126
- 附录3:回译文126-1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外国专名的汉译和回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肖水来;回译的误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华满元;;从《女勇士》看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回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4 熊宜春;刘悦明;沈兴涛;;“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王晓莉;李晗;冯丽萍;顾飞荣;;功能对等视角下《京华烟云》“国俗词语”异化翻译可接受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6 洪玉婷;;回译——自主学习之友[J];海外英语;2012年06期
7 韩虔;;认知视角下回译的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9期
8 吴冬梅;;英汉翻译中词汇层次的文化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王博;;英译中笔译教学中回译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10 于东;;回译的功能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泽慧;;回译的评估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80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0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