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婚恋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1:48

  本文关键词: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婚恋观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婚恋观 近代文明 社会变革 爱情 女性地位


【摘要】:巴金与夏目漱石作为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代表作家,在中日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深刻反映了各自国家当时的社会面貌。婚恋生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主题。巴金与夏目漱石的小说通过对社会变革时期婚恋生活、婚恋观的描述,揭示了社会变革对婚恋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婚恋观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对巴金和夏目漱石小说的深入剖析,对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婚恋观在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比较,展示了20世纪初日本与中国社会在经历近代文明洗礼之后,人们在思想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这些变化对人们婚恋生活的影响,并解释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近代婚恋观的形成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投影、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婚恋主题的文化成因、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婚恋观变化所展现的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以及夏目漱石婚恋观的普遍性。通过巴金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中日两国近代婚恋观变迁和发展。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近代文明在中日两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对两国人民婚姻观念、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投影。其中包括近代教育为新式婚恋奠定基础和传统家庭的不断瓦解与近代家庭定义的变化两个部分。近代文明对于人们思想情感的触动,是促进婚恋生活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为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在婚恋主题下的不同社会探讨,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在相同文学主题下,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体现出的差异性。其中,在中国作家巴金的创作中,体现出了20世纪初,在民族危难的动荡时代,年轻人对于婚恋生活的全新选择。包括对旧制度、旧观念的否定和反抗,以及对自由的理想婚恋生活的追求。在夏目漱石的创作中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变革中面对婚恋生活的迷茫和婚恋观的转变,主要突出了夏目漱石“自我本位”思想的全面展示。第三部分为女性地位变化在婚恋变革中的作用,这一部分突出了女性在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婚恋生活进步过程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反映了20世纪中日两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知识分子对于女性进步的推崇和鼓舞。从女学生群体的出现、巴金理想与现实中的女性、夏目漱石眼中的良妻贤母三个方面,展现出20世纪初中日两国女性在婚恋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最后一部分,重点探讨了夏目漱石婚恋观的普遍性,结合中国当代婚姻现状,展现出夏目漱石婚恋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两国社会婚恋状况历史资料与巴金、夏目漱石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相结合,从婚恋史出发,用文学作品还原当时社会的婚恋状况和婚恋观念。通过对两位作家文学作品和创作背景的比较,展现出两国人民对美好婚恋生活的追求和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婚恋观。
【关键词】:婚恋观 近代文明 社会变革 爱情 女性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4;I0-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1 近代婚恋观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反映12-18
  • 1.1 近代教育与新式婚恋观12-14
  • 1.1.1 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私塾和新学堂13
  • 1.1.2 夏目漱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群像13-14
  • 1.2 传统家庭的瓦解和近代家庭的定义14-18
  • 1.2.1 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婚恋观中“恋”的趋势15-17
  • 1.2.2 《寒夜》与《明与暗》中的平等婚恋观17-18
  • 2 巴金与夏目漱石作品中婚恋主题的文化成因18-31
  • 2.1 巴金小说中新式婚恋观特质18-22
  • 2.1.1 巴金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婚恋选择18-20
  • 2.1.2 巴金对新式婚恋生活的思索20-22
  • 2.2 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理念与婚恋观22-31
  • 2.2.1 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中的男性形象23-25
  • 2.2.2 《心》中的先生与《虞美人草》中的甲野25-28
  • 2.2.3 夏目漱石笔下的婚恋与金钱28-31
  • 3 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婚恋观变化所展现的女性社会变化31-40
  • 3.1 “女学生”群体在巴金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出现31-33
  • 3.2 巴金的理想与现实中女性33-36
  • 3.2.1 巴金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33-34
  • 3.2.2 《激流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男性救赎34-36
  • 3.3 夏目漱石眼中的“良妻贤母”36-40
  • 3.3.1 夏目漱石小说对良妻贤母的认同36-37
  • 3.3.2 以自我为中心的“妖女”37-40
  • 4 夏目漱石婚恋观的普遍性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立善;夏目漱石《门》里的“爱与罚”[J];日本研究;2004年02期

2 赤羽学,刘立善;夏目漱石的《心》与个人主义精神[J];日本研究;2005年01期

3 刘立善;余裕派[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4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5 李先瑞;试论夏目漱石《我的个人主义》[J];日本研究;1998年04期

6 刘立善;论夏目漱石《其后》的爱与“自然”[J];日本研究;1999年01期

7 韩贞全;试论夏目漱石的“则天去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李光贞;;试析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847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47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