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词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22:10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词英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红楼梦 饮食文化词翻译


【摘要】:自从2008年胡庚申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以来,,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国内外学者积极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之中,为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生态翻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到翻译学之中,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以全新的视角去阐释翻译过程、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译评标准。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在这一理论下,翻译过程被看成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译者对目标语文本选择的相互交替的循环过程,其中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看做是中国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饮食文化在整部小说的描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不仅鲜活地反映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而且还给我们呈现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然而,这些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及习俗的饮食文化词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之前有许多学者从功能对等、饮食文化、跨文化交际等不同的视角做了大量研究。 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词的翻译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首先,本研究以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闵福德以及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饮食文化词作为研究的具体对象,并把全文涉及到的包含有文化信息的饮食文化词统计并归类为菜、茶和酒三大类。然后,分别从适应和选择这两个阶段来对这些饮食文化词的翻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第一阶段,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本研究从译者对内部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外部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来展开。通过分析,笔者解释了两个译者是如何分别适应各自的内部和外部翻译生态环境的。在第二个阶段,即译者对译文的选择阶段,笔者分别通过对菜名、茶名和酒名翻译实例的分析来进一步论证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上为适应各自的翻译生态环境所做的不同适应性选择,并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两个译者分别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霍克思为了使译文语言流畅且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而杨宪益夫妇为了忠实于原文并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这为《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词的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的传播。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的译者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处理相同的内容,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译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红楼梦 饮食文化词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5-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Research Purposes14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4-15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29
  • 2.1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17-23
  • 2.1.1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 at Home17-20
  • 2.1.2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 Abroad20-23
  • 2.2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Dietetic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23-26
  • 2.2.1 Dietetic Culture23-24
  • 2.2.2 Dietetic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24
  • 2.2.3 Previous Studies on Dietetic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24-26
  • 2.3 Over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Dietetic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26-29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9-37
  • 3.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translatology29-30
  • 3.2 Main Concepts of Eco-translatology30-37
  • 3.2.1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30-32
  • 3.2.2 Translator Quality32-33
  • 3.2.3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33-35
  • 3.2.4 Translation Methods: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35-37
  •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37-41
  • 4.1 Research Questions37
  • 4.2 Research Object37-39
  • 4.3 Research Methodology39-40
  • 4.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40-41
  • Chapter 5 The Two Translators’ Selective Adaptations in Translating Dietetic Culture Words in Hong Lou Meng41-49
  • 5.1 The Two Translator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Competence42-46
  • 5.1.1 Hawke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Competence42-44
  • 5.1.2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Competence44-45
  • 5.1.3 Summary45-46
  • 5.2 The Two Translator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the Client46-49
  • 5.2.1 Hawke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the Client46-47
  • 5.2.2 Yang Xinayi and Gladys Yang’s Selective Adaptations to the Client47
  • 5.2.3 Summary47-49
  • Chapter 6 The Two Translators’Adaptive Selections from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Perspective49-67
  • 6.1 Translation of Dish Names50-55
  • 6.1.1 Adaptive Selection on Linguistic Dimension50-52
  • 6.1.2 Adaptive Selection on Cultural Dimension52-54
  • 6.1.3 Adaptive Selection o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54-55
  • 6.2 Translation of Tea Names55-60
  • 6.2.1 Adaptive Selection on Linguistic Dimension56-57
  • 6.2.2 Adaptive Selection on Cultural Dimension57-59
  • 6.2.3 Adaptive Selection o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59-60
  • 6.3 Translation of Wine Names60-65
  • 6.3.1 Adaptive Selection on Linguistic Dimension60-62
  • 6.3.2 Adaptive Selection on Cultural Dimension62-64
  • 6.3.3 Adaptive Selection o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64-65
  • 6.4 Summary65-67
  • Chapter 7 Conclusion67-70
  • 7.1 Conclusion67-68
  • 7.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68-70
  • References70-73
  • Appendices73-77
  • Acknowledgements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涛;《红楼梦》英译与东西方文化、语言[J];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

2 洪涛;;《红楼梦》译评与期望规范、解构主义翻译观——以Nibbansday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3 洪涛;解码者的渠道与《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扩展译法”[J];红楼梦学刊;1997年03期

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5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4期

6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7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年02期

8 孙迎春;;张谷若与“适应”、“选择”[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9 黄忠廉;;适应与选择:严复翻译思想探源[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10 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85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5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