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域下许渊冲英译边塞诗意象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8:06

  本文关键词: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域下许渊冲英译边塞诗意象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许渊冲 边塞诗 意象翻译 翻译策略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6年美国人类语言学学者帕尔默在提出了“文化语言学”一说,将文化、语言和意象三者纳入其研究核心,以期对根源于文化的语言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语言高度凝练,意象丰富多样。边塞诗作为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魅力的写作体裁,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或描述边塞风光,,或表达建功立业之志,或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或述说反战思想,写作主题多样,意象丰富,对于研究中国诗歌意象翻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已有许多针对古诗英译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但是对于边塞诗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本文以许渊冲及其英译唐代边塞诗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其作为评价意象翻译的原则,采取定性和描述的方法,尝试性地运用帕尔默关于意象理解的四个原则探讨许渊冲的意象翻译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许渊冲意象翻译中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感知对等原则、空间对等原则、转换对等原则和结构对等原则可以运用于评价和指导译者的翻译工作。在充分考虑文化、语言和意象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译者应该力求达到意象翻译的对等。本文在研究许渊冲翻译的边塞诗及其意象翻译后,总结了许渊冲在意象翻译实践中的主要翻译策略:保留法,替代法,阐释法,省略法和图像法。以上五种翻译策略在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尝试实现意象再现和文化传真,以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播。
【关键词】: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许渊冲 边塞诗 意象翻译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3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ology11
  • 1.3 Thesis Structure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0
  • 2.1 Introduction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13-17
  • 2.1.1 Emergence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13-14
  • 2.1.2 Palmer's View on Image14-15
  • 2.1.3 Palmer'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Understanding Images15-17
  • 2.2 Translator Xu Yuancho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17-18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Image Translation18-20
  • Chapter 3 Study on Frontier Poem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Images20-35
  • 3.1 Overview of Frontier Poems20-24
  • 3.1.1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ier Poems20-22
  • 3.1.2 Major Topics of Frontier poems22-24
  • 3.2 Images of Frontier Poems24-35
  • 3.2.1 Culture-shared Images25-29
  • 3.2.1.1 Culture-shared Visual Images25-27
  • 3.2.1.2 Culture-shared Auditory Images27-28
  • 3.2.1.3 Culture-shared Kinesthetic Images28-29
  • 3.2.2 Culture-specific Images29-35
  • 3.2.2.1 Images Related to Social Life29-31
  • 3.2.2.2 Geographical Images31-32
  • 3.2.2.3 Rhetorical images32-35
  • Chapter 4 Analysis on Image Translation of Frontier Poems under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35-53
  • 4.1 Principles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Reflected in Image Translation35-43
  • 4.1.1 Perceptual Equivalence36-39
  • 4.1.2 Spatial Equivalence39-40
  • 4.1.3 Transformational Equivalence40-42
  • 4.1.4 Structural Equivalence42-43
  • 4.2 Strategies Adopted by Xu Yuanchong for Image Translation43-51
  • 4.2.1 Preserving43-45
  • 4.2.2 Substitution45-46
  • 4.2.3 Explanation46-48
  • 4.2.4 Omission48-49
  • 4.2.5 Picturing Method49-51
  • 4.3 Summary51-53
  • Conclusion53-56
  • Bibliography56-58
  • Appendix: 详细中文摘要58-61
  • Acknowledgements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翠;交际口语中的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林阳地;谭勇;;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杨正翠;王军;;略论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顾正阳;康添俊;;古诗词英译中的道别礼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张后尘;;关于双语词典的特色[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林木森;;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差异[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6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86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