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3:34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中心论 林语堂 《古文小品译英》
【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该理论运用生物学界达尔文所提出的“适应/选择”的理论来解析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现象,将译者放在了中心位置,提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理念,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研究,刘爱华教授将生态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结合起来,针对文学翻译家批评提出了五步法。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翻译家和作家,林语堂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他的作品长期受英文读者的喜爱,他的翻译作品更是广为流传。在翻译方面,他编译了大量作品,且译作大都以介绍中国文化为主,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传播东方文化。他在国外旅居长达三十多年,译作几乎全部面向西方读者。在翻译过程中,他必然面临着这两个问题:1,怎样使译本适应西方世界的翻译生态环境?2,怎么样才能使东方文化融入截然不同的环境并被接受?这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适应与选择不谋而合。所以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林氏的翻译进行研究。 本文采取刘爱华教授的五步法,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林语堂翻译文本选择中所体现出的译者中心以及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先对林语堂生平及教育背景作出简要介绍,然后根据译本性质,将林语堂一生翻译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1,英译汉阶段;2,自译阶段;3,汉译英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翻译生态环境及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从而观察这两方面因素对林语堂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然后本文以《古文小品译英》为例,从微观角度该书着重分析,首先对林氏编译该书时文本选择倾向作出分析,再解析林语堂如何以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身份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文化层面,语言层面及交际层面的转换,从而达到在西方翻译生态环境中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通过该研究,笔者证明了以下观点:一,在不同时期,林语堂翻译文本的选择是基于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译者中心论”的个人倾向的体现。二,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他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关键词】:翻译生态环境 译者中心论 林语堂 《古文小品译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Introduction11-15
- 1.1 Aims of Study12-13
- 1.2 Methodology of Study13
- 1.3 Significance of Study13-14
- 1.4 Framework of the Thesis14-15
- 2. Literature Review15-20
- 2.1 Previous Study on Lin Yutang15-18
- 2.1.1 Studies Abroad15-16
- 2.1.2 Studies at Home16-17
- 2.1.3 Studies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17-18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18-20
- 3 Theoretical Basis20-26
- 3.1 The Origin of Eco-translatology20
- 3.2 Basic Concepts in Eco-translatology20-26
- 3.2.1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21-22
- 3.2.2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22-24
- 3.2.3 Translator's Centeredness24-26
- 4. Analysis of Lin Yutang as a Transl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26-41
- 4.1 Introduction of Lin Yutang's Lif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26-28
- 4.2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Practice28-41
- 4.2.1 Period One(1924-1930)28-32
- 4.2.2 Period Two(1930-1935)32-37
- 4.2.3 Period Three(1936-1966)37-41
- 5. An Analysis of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41-47
- 5.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41-42
- 5.2 Spiritual Affinity Between Lin Yutang and Writers in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42-43
- 5.3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Lin Yutang'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43-47
- 6. Conclusion47-49
- Bibliography49-5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主要研究成果和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金凤;;林语堂翻译转向的原因——生态翻译学视角[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翟红梅;张德让;;翻译适应选择论与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3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4 孙迎春;;张谷若与“适应”、“选择”[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5 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6 方梦之;;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年01期
7 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8 魏红;高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林语堂古文英译——以《石钟山记》英译本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2期
9 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7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9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