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的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垮掉一代文学 中国80后文学 反叛 忧伤 迷惘
【摘要】:“垮掉一代文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经历了一个从被批评到被肯定的过程。其代表作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反叛性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中国80后文学”是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以韩寒的《三重门》及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代表,其风格以反叛、忧伤、迷惘为主。近些年,“80后文学”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批判到后来的追捧也极富戏剧性。作为青年反叛性文学的典型,”垮掉一代文学”和“中国80后文学”分别提供了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下青年反叛性文学的标本。 “垮掉一代文学”是在美国梦的破灭、二战后社会状况动荡的情况下形成的。社会因素导致精神危机的出现,从而衍生出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文学文化现象;而“中国80后文学”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形成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行,文化语境的影响,使计划生育国策下被孤单的意识笼罩的这一代人产生了反叛、忧伤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不自觉地被带到他们的作品中,从而出现了反叛、忧伤的文学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垮掉一代文学”、“中国80后文学”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是主体,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形成的历史原因。美国梦的破灭,二战后动荡的社会状况以及精神危机的出现是“垮掉的一代文学”形成的原因。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个体的成长经验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是“中国80后文学”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着重比较两代作家的经历及人生态度。这一章主要将“垮掉的一代”的经历及人生态度与“中国80后”的经历及人生态度进行对比;将迷失在路上的“垮掉的一代”与在成长中迷惘的“中国80后”进行对比。 第三章着重比较分析两代作家的创作手法。这一章首先对“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自发性写作以及“中国80后”的自叙体写作进行介绍;然后将后现代主义在他们各自作品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两代作家其作品共同的主题—反叛中追求自我。这一章将分别对这两种文学的代表作进行分析。“垮掉一代”在放纵中追求自我这一主题在作品《在路上》中的体现;“中国80后”在迷惘中追求自我这一主题在作品《三重门》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体现。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学的相似之处仅在于反叛的主题,而其反叛的目的与动机却完全不同。通过上述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政治、经济的不同根源,而且能够挖掘出两种文学思潮深层意义上的差异及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
【关键词】:垮掉一代文学 中国80后文学 反叛 忧伤 迷惘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I0-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3
- Chapter I Historic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s of the Beat Generation Literature and China's Post-Eighties Literature13-29
- 1.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Literature15-21
- 2.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Post-Eighties Literature21-29
- Chapter Ⅱ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toward life of both the Beat Generation and China's Post-Eighties29-42
- 1. Experience and Attitude toward Life of the Beat Generation30-35
- 2. Experience and Attitude toward Life of China's Post-Eighties35-42
- Chapter Ⅲ Comparison of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a's Post-Eighties Writers42-60
- 1. Spontaneous Writing Styl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Writers43-48
- 2. Ich-Form Writing Style of China's Post-Eighties Writers48-51
- 3. Common Writing Styl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a's Post-Eighties Writers — Postmodernism51-60
- Chapter Ⅳ Common Theme of the Beat Generation Literature and China's Post-Eighties Literature — Self-Discovery in Revolting60-75
- 1. Crazy, Rebellious against Orthodoxy — Self-Discovery of the Beat Generation in Self-Indulgence61-67
- 2. Revolting and Compromising — Self-Discovery of China's Post-Eighties in Befuddlement67-75
- Conclusion75-78
- Bibliography78-79
- Acknowledgments79-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80-8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琴;;悬疑背后的惨淡人生——论《干旱的九月》的叙述技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邵彩玲;张莅颖;赵岩;;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逻辑、功能与政策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陆静;;后现代知识观的追求——非确定性和主观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黄菊;刘世明;;后现代文化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静;独立意识——学者活的灵魂的基础——爱默生和他的《美国学者》[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静,梁宏伟;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卉;王俊刚;葛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年04期
8 李兵帅;;学校德育的困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辛珏如;;《在路上》的自发式写作法与自然主义解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曾艳兵;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卡夫卡的“归属”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3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6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9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