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史记》亲属称谓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8:14

  本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史记》亲属称谓英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史记》 社会语言学 翻译 亲属称谓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名列“二十四史”之冠,其作者司马迁通过对一部部重要古籍词汇的深入细致研究,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打下坚实基础。《史记》中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上古后期汉语的风貌,从书中系统的亲属称谓描述,我们能窥见汉代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 各民族的亲属称谓都具有相对稳定,不易受外语影响的特点,能够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等级、婚姻制度和家庭结构等文化特征,因此受到社会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中西方由于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各自的亲属称谓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亲属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功能为标准,探究英汉亲属称谓语系统的异同,以《史记》亲属称谓的英译为研究对象,比较并尝试何种译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异语读者展示汉语亲属称谓的社会文化内涵,增进中西文化的翻译交流。 本文对比描述了杨宪益夫妇和Burton Watson的Shiji英译本,分析这两个版本采用的翻译策略能否将汉语亲属称谓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很好地传递,最后得出的客观结论希望能对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有一定启发。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苏丹制亲属称谓制,,具有高度的描述性,每一种亲属关系都有一个特定的词语来表达,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是类分式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两个系统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于亲属称谓的翻译,尤其是将汉语的亲属称谓语译入英语的过程中,为了要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更要灵活考虑两个系统的特点,实现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史记》 社会语言学 翻译 亲属称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8-9
  • ABSTRACT9-10
  • 摘要10-13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3-20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5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5-17
  • 1.3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study17-18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8-20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20-32
  • 2.1 Studies on kinship terms20-27
  • 2.1.1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20-23
  • 2.1.2 Linguistc rearch23-24
  • 2.1.3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24-27
  • 2.2 Studies on Shiji27-32
  • 2.2.1 Studies o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author Sima Qian28-30
  • 2.2.2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s30-32
  • CHAPTER III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N KINSHIP TERMS32-48
  • 3.1 Overview of sociolinguistics32-33
  • 3.2 Sociolinguistic study on kinship terms33-48
  • 3.2.1 Overview of kinship terms34-35
  • 3.2.2 Cultural and social meanings of kinship terms35-44
  • 3.2.2.1 Kinship terms and consanguinity36-38
  • 3.2.2.2 Kinship terms and sex38-39
  • 3.2.2.3 Kinship terms and value-orientation39-41
  • 3.2.2.4 Kinship terms and economic pattern41-44
  • 3.2.3 Kinship terms in Shiji44-48
  • CHAPTER IV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KINSHIP TERM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48-70
  • 4.1 An intrduction to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Shiji48-51
  • 4.1.1 Selections from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49-50
  • 4.1.2 Records of Grand Historian by Burton Watson50-51
  • 4.2 Terminology applied in the comparison51-53
  • 4.3 Comparison of the two versions53-65
  • 4.3.1 Generic terms for relatives54-57
  • 4.3.2 Terms for ancestors57-58
  • 4.3.3 Terms for parents58-61
  • 4.3.4 Terms for siblings61-63
  • 4.3.5 Terms for couple63-64
  • 4.3.6 Terms for offspring64-65
  • 4.4 Evaluation of the two versions in terms of kinship terms65-70
  • 4.4.1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methods65-66
  • 4.4.2 Evaluation of translaiton effect66-68
  • 4.4.3 Summary68-70
  • CHAPTER V CONCLUSION70-73
  • 5.1 Findings70-72
  •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f further studies72-73
  • REFERENCES73-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宝金;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黄永华;;从亲属称谓看中西文化的不同[J];前沿;2006年07期

3 张钟月;;汉英亲属称谓之小议[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卢慧;;俄汉亲属称谓跨文化对比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马正义;;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穆瑞新;吴晓红;;大学生亲属称谓认知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1年05期

7 魏颖莹;;从中日两语亲属称谓的外化异同看两国“家”文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耀;;母权制时期女性文化解说——以亲属称谓研究为中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可宾;原始婚姻初探——鄂温克亲属称谓比较研究[J];史学集刊;1983年03期

10 刘伯鉴;关于古汉语中早期亲属称谓“私”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伟;;布依族亲属称谓[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3 王文艺;;小范围通婚与亲属称谓问题——以长顺县摆塘乡翁村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赵茗羊;;从英汉亲属称谓词语的差异看英汉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差异[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慧琴;;试论贵州苗族的亲属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6 朱Z瀂

本文编号:910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10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