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顺应论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9:07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浮生六记》 顺应论 对比研究


【摘要】:在Verschueren的语用视角中,文学作品翻译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把《浮生六记》英译本置于语用顺应论视域下,从语境、结构和意识突显性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外两位译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如何动态地对语境关系及语言结构做出顺应选择。较好的顺应处理方式证明翻译中的大多数问题在顺应论框架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和解决,为文学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为中国文化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浮生六记》 顺应论 对比研究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等院校应用型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XJK015BGD084)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在其46岁时,感怀苏东坡之语“事如春梦了无痕”,遂用散文自传的形式记述了他的大半生经历。他用轻快的笔触,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与妻子之间的动人爱情,其间初尝新婚的甜蜜,也经历了离家的苦难,欢愉和愁苦随着笔尖流淌而出,读之让人心有戚戚焉。1936年林语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明元;李仕俊;;从映射论看林译《浮生六记》之不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施佳胜,李学英;谈文学形象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3 胡安江;胡晨飞;;“整合适应选择度”与译本的接受效度研究——以《好了歌注》的两个英译本为例[J];外国语文;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峥嵘;中英诗歌中死亡意象的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胡悦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及创造性叛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夏怡;;论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转换[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蒋焕新;;论林语堂的翻译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文军;邓春;;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丽平;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赛妮;从语篇可接受性视角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汪琳;论语境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意象失调现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慧敏;翻译策略及其制约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俊标;《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目的论视角[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品;基于篇章语言学视角的《浮生六记》英译本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何光璧;文化翻译观视角下《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8 刘媛媛;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探析《浮生六记》中虚词的英译[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雪菲;顺应论视角下《浮生六记》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2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4期

4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5 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6 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林译《浮生六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02期

2 杜亚鑫;从相似的角度看《浮生六记》英译本[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3 李玉良;;林译《浮生六记》的得与失[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4 孙文娟;;清新自然形神兼备——评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夏蓓洁;薛莲;;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实践性跨文化交际的成果[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彦仕;;隐性与显性:从中西美学看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柯明星;罗先俊;;浅析林语堂的《浮生六记》翻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8期

8 龙静;;小议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特点[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9 张美平;;深得原意 圆熟流畅——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赏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姚志奋;;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君;;《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性别话语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莲;《浮生六记》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觉琛;论林语堂译著《浮生六记》中的审美再现[D];海南大学;2012年

3 黄美媛;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文学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韦娜;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陈玉焕;《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引用的翻译补偿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窦金明;从“形似”,,“神似”两方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的审美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杨梅;林译《浮生六记》中模糊美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李超;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何光璧;文化翻译观视角下《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严春宴;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解析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7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37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