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本文关键词: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更多相关文章: 通识课程 艺术教育 南京大学 艺术课程 创新专业 双轮驱动 战略目标 全体大学生 对外文化交流 艺术批评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图像、影像、景观为具体形态,以将某种观念或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或消费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文化。作为对这种转向的理论回应,视觉文化研究——一个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经验的视觉建构"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同时带来了基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DBAE,四个学科基础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论辩。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中,我国正在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实施"一个工程",构建"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就是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通过"一个工程"、"四大体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即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全体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公民素养;另一方面要为培养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创意创新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宽厚的教育基础。这些专业人才包括"二为"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人才、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服务现代文化产业(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装饰、服装设计、网络与数码设计)的人才等。为了达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的模式这个目标,相继开展了包括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基于学科的艺术课程(DBAE课程)与视觉文化艺术课程(VCAE课程)的关系问题,以及VCAE课程在中国大学开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编辑部委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孙杨对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本文为访谈记录,以飨读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通识课程;艺术教育;南京大学;艺术课程;创新专业;双轮驱动;战略目标;全体大学生;对外文化交流;艺术批评;
【基金】:2015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美研究型大学视觉文化艺术课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KYLX15_0024)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0-4;G642
【正文快照】: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Art Curriculum Reform During the VisualCulture Turn: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Zhou XianZHOU Xian1,SUN Yang2(1.Institute of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3;2.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加;;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6期
2 梅晶;;设计概论通识课程的教育现状和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13年10期
3 曲香竹;;浅析新形势下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艺术教育;2014年04期
4 包晓峰;;全球化语境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刍议[J];大家;2012年15期
5 李会春;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徐惠冬;王建坡;;强化艺术教育通识课程 培养德艺双馨的军事文艺人才[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郑艳林;;论高校通识课程的构建原则[J];文学教育(上);2012年09期
8 赵晓华;;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意义、目标及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9 王静爱;余瀚;;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8期
10 左岩;;高校文化遗产通识课程的教学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艺霖;;工科类高校本科通识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温儒敏;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知识拼盘”[N];光明日报;2013年
2 黄大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部;构建涉外高校通识课程体系[N];组织人事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任敏;清华教改:本科大拓通识课[N];北京日报;2014年
4 武汉大学 冯惠敏;提高大学通识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达三;何不在通识课程中延续经史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雷天邋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甘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孙向晨;素以为绚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上海大学教授 浦家齐;让大学生走近哲学[N];解放日报;2012年
8 记者 姜澎;院士执教通识课最受欢迎[N];文汇报;2006年
9 陈洁;莫让通识教育缺席(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洪春生;让学生自己当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2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肃婷;大学通识课程评价初探[D];汕头大学;2007年
4 刘小兰;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梁海霞;陕西省普通高校通识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裴利娜;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政策变迁研究(1978-2011)[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任小漫;山东省普通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盘美秀;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绩效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楚学枝;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10 朱荣;地方师范高校通识课程实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39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3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