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沉浸·拟人——网络文艺审美体验范式的三重特性
发布时间:2024-07-10 22:29
人类审美体验的产生过程及其形态受到媒介的巨大影响。互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构成了当下网络文艺审美体验的媒介环境,使其在审美关系方式方面呈现出以双向性、直接性、群体性为特征的交互性;审美主体的在场方式呈现出以全感官化、共在性为特征的沉浸性;审美主体的感思方式在媒介环境的整体拟人化情形之下,呈现出以虚拟创作主体、虚拟审美主体为主要特征的拟人性。网络文艺审美体验范式的三重特性对其内容、社会功能均产生重大影响,也提出了新的美学问题。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交互:审美主体的关系方式
(一)交互方式的双向性
(二)交互方式的直接性
(三)交互方式的群体性
二、沉浸:审美主体的在场方式
(一)沉浸方式的全感官化
(二)特殊具身性空间中的共在处境
三、拟人:审美主体的感思方式
(一)网络文艺审美环境的拟人化
(二)审美主体对创作主体的拟人化
(三)审美主体对其他审美ID的拟人化
本文编号:4004833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交互:审美主体的关系方式
(一)交互方式的双向性
(二)交互方式的直接性
(三)交互方式的群体性
二、沉浸:审美主体的在场方式
(一)沉浸方式的全感官化
(二)特殊具身性空间中的共在处境
三、拟人:审美主体的感思方式
(一)网络文艺审美环境的拟人化
(二)审美主体对创作主体的拟人化
(三)审美主体对其他审美ID的拟人化
本文编号:4004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004833.html
上一篇:师承关系与叶公超“实际批评”的理论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