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创造性叛逆的机遇与挑战——以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7 11:26

  本文关键词:论创造性叛逆的机遇与挑战——以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葛浩文 《红高粱家族》 创造性叛逆


【摘要】:"创造性叛逆"理论的不断完善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文学作品的译作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成功的创造性叛逆可以实现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使其赋予全新的生命力,而失误的创造性叛逆则会引发对原文理解的偏差。该文透过葛浩文《红高粱》的英译实例,深入解析其翻译过程中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从而总结创造性叛逆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炼对创造性叛逆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 《红高粱家族》 创造性叛逆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创造性叛逆”于20世纪六十年代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皮尔(Robert Escarpit)首次提出。他的作品《文学社会学》指出,“叛逆”指将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体系),而“创造性”则指赋予作品以全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多的读者进行全新的文学交流(刘小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限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高国庆;;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价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朱德红;;“创造性叛逆”对描述翻译研究的肯定和背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于雪坤;吴自选;;再思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赵静;郝芹;;从译者的身份看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于建华;;对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7期

7 邵爱琴;;从《David Copperfield》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看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性叛逆[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2期

8 吴仙仙;邵东芹;;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9 王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吕兆芳;周晓凤;;浅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娟;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澈力木格;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3 龙艳秋;论《丰乳肥臀》葛浩文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朱倩茹;论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滕雅芸;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卿志军;创造性叛逆视角下傅东华《飘》译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江苏大学;2009年

8 胡心红;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根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汤妮妮;心理分析维度下创造性叛逆的重新诠释[D];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4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4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