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概念隐喻角度比较《红楼梦》两译本中动物隐喻翻译

发布时间:2017-10-17 20:06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隐喻角度比较《红楼梦》两译本中动物隐喻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隐喻理论 动物隐喻 《红楼梦》 杨译本 霍译本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隐喻与修辞学相关,是一种修饰手段。认知语言学家莱卡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人的思维方式又涉及到各种概念系统,因此形成了概念隐喻理论。人类将某一领域具体的、熟知的经验用于理解另一领域抽象的、不熟知的经验,这就形成了隐喻认知方式。任何隐喻都有两个认知域:始源域与目标域。隐喻的运用是在将始源域与目标域进行比较,寻找相似的特征或属性,旨在通过始源域理解目标域。千百年来,动物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在与动物的长期相处过程中,了解了动物的习性和特征并用动物的习性和特征作为始源域来理解作为目标域的人类及与人类相关的事物,这形成了动物隐喻。 曹雪芹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其小说《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共收集了《红楼梦》中24个动物隐喻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指示身体特征的动物隐喻,指示行为特征的动物隐喻,指示情感特征的动物隐喻和指示智力特征的动物隐喻四类,接着,选取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对《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中有关动物隐喻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翻译方法进行统计,从而比较他们在翻译动物隐喻,传递动物隐喻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得与失,并归纳总结他们翻译动物隐喻时采用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异同,最终取得的效果如何,以及影响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的因素,以期为动物隐喻翻译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在语言表达上,中西方存在认知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2.在翻译动物隐喻时,直译和意译是杨氏夫妇与霍克斯主要采取的翻译方法;3.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在翻译中都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但杨氏夫妇使用异化比例高于霍克斯,霍克斯使用的归化比例要高于杨氏大妇;4.在翻译富含中国文化信息的动物隐喻时,杨氏夫妇倾向于使用直译而霍克斯倾向于使用直译加解释,动物意象替代的方法;5.从使用翻译方法比例来看,意译在杨氏夫妇与霍克斯译本中都有占46%,说明动物隐喻翻译存在一定难度,译者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注重原文信息的传达而放弃对原文的忠实。两译者在翻译方法与策略上的差异源于他们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与出版社要求的不同。杨氏夫妇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霍克斯的目的在于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带来愉悦。外文出版社要求杨氏夫妇以传递中国文化为目的,尽量做到对原文的忠实,而企鹅出版社要求霍克斯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并为读者带来愉悦,尽量考虑读者对翻译的接受能力。本文只研究了《红楼梦》中一部分动物隐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丰富了动物隐喻的研究范围,能对今后的动物隐喻翻译有所启发,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进行了文献综述,该部分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动物隐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对《红楼梦》九个译本以及《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九个译本,本文决定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本研究的语料来源。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对《红楼梦》中的动物隐喻进行了分类,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了杨译本与霍译本对每类动物隐喻的翻译,从而分析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方法与策略上的选择以及影响他们翻译方法与策略的因素。第五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局限和将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 动物隐喻 《红楼梦》 杨译本 霍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Contents9-11
  • Introduction11-15
  • 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4
  • 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5-27
  • 1.1 Theoretical Foundation15-23
  • 1.1.1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15-20
  • 1.1.2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20-21
  • 1.1.3 Working Mechanism of Animal Metaphor21-23
  • 1.2 Studies of Animal Metaphor23-27
  • 1.2.1 Studies of Animal Metaphor Abroad23-25
  • 1.2.2 Studies of Animal Metaphor at Home25-27
  • Chapter Two Hong Lou Meng and Its English Versions27-32
  • 2.1 The Nine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27-30
  • 2.2 Current Study on Hong Lou Meng's Translations30-32
  • Chapter Thr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imal Metaph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Hong Lou Meng32-66
  • 3.1 Animal Metaphors in Hong Lou Meng32-34
  • 3.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Animal Metaphors in Hawkes' Version and the Yangs' Version34-64
  • 3.2.1 Translation of Animal Metaphors Denoting Somatic Characteristics34-43
  • 3.2.2 Translation of Animal Metaphors Denoting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43-53
  • 3.2.3 Translation of Animal Metaphors Denoting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53-57
  • 3.2.4 Translation of Animal Metaphors Denoting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57-64
  • 3.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s of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wo Versions64-66
  • Conclusion66-69
  • 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66-68
  • 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68
  • 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68-69
  • Acknowledgements69-70
  • Bibliography70-75
  • Appendix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杰;何苗;;论隐喻中动物语象征意义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莫娇;;从“青蛙”、“恐龙”看动物隐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洪萍;;从英汉对龙、凤的不同寓意看中西文化差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4 郑雪贞;;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5 张鹏;;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J];博览群书;2011年03期

6 王鹏飞;曾洁;;谁解一声两歌——《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语英译的比较分析[J];红楼梦学刊;2010年06期

7 李蓓;;《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8 任俊莲;;从认知角度谈英汉动物隐喻词语的翻译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朱红梅;;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认知隐喻探源[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10 董陶;;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ntaining Animals[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本文编号:105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05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