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李健吾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以对《包法利夫人》翻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12 20:22

  本文关键词:论李健吾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以对《包法利夫人》翻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李健吾 翻译思想 《包法利夫人》


【摘要】: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坛巨擘,李健吾先生的翻译作品以其译文措词得体、语言鲜明、表达精炼、行文流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其经典译著《包法利夫人》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而且还恰当地再现了原文的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风格和意境上实现了高度的契合,是其翻译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基金】:2016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李健吾翻译观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I046;H32
【正文快照】: 李健吾(1906—1982),字仲刚,笔名刘西渭,祖籍山西运城,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和评论家。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著名的翻译家,先生的翻译作品以饱含炽热的文学情怀、求真的艺术理想、富有民族性的审美取向,成为反映时代变迁、透视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也为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忠;;李健吾拟印未果的《力余集》[J];博览群书;2010年08期

2 韩石山;;从技术层面上看李健吾[J];编辑之友;2011年08期

3 张兴渠;;听李健吾讲戏[J];世纪;2012年06期

4 焦海燕;李健吾的喜剧风格[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王雪樵;文坛巨子 艺苑风流——记著名文艺家李健吾[J];运城高专学报;1991年03期

6 关峰;;李健吾戏剧人物性格论[J];武陵学刊;2014年02期

7 郝江波;;论李健吾咀华批评的独特性[J];金田;2013年01期

8 张健;试论李健吾喜剧的人学基础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健;试论李健吾喜剧的深层意象[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10 胡德才;论李健吾的喜剧创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水平;黄卫星;;论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的意识[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于辉;;传统美学视阈下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的成功路径[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石山;从技术层面上看李健吾[N];文艺报;2006年

2 陈学勇;李健吾一封谈自己剧作的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魏东;李健吾——福楼拜的知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端木复;小语种翻译人才难觅[N];解放日报;2007年

5 王迅;文艺评论应回到传统诗学的原点[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晶;《江南》第四期浓墨重彩共话中国戏剧百年人生[N];文艺报;2006年

7 刘厚生;由清华园出来的戏剧家[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修娜;向人性深广处探寻:李健吾小说创作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慧;李健吾戏剧创作论[D];南昌大学;2015年

3 崔筱婧;李健吾戏剧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伊茂凡;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三个“人学”断面及李健吾的剧作实践[D];山东大学;2016年

5 赵卓;李健吾戏剧评论的问题意识和理论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志青;李健吾戏剧与法国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颖;李健吾印象批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欧阳振兴;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9 魏东;“咀华”之旅[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婷;李健吾文学批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7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77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