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红楼梦》隐喻表达的中译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06:20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隐喻表达的中译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归化 异化 隐喻翻译 《红楼梦》


【摘要】: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隐喻以及两个日译本中的隐喻日译进行考察分析。从隐喻的文本类别来看,四字成语多用归化,而惯用语和其他隐喻的翻译则多用异化。从方法策略来看,当隐喻表达为普遍共识、事物道理抑或通过加注等方法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时,异化不失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异化策略与意思传达发生冲突时,则应该采用归化策略保证信息传达。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从中日新语流行语反观两国社会变迁之对比研究”(15JK1807)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资助横向课题“新世纪以来的中日新语流行语对比研究”(YDH2013-15)
【分类号】:I046;H36
【正文快照】: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不仅提高语言表现力,还蕴含该语言背景下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等。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更是尤为常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就含有大量的隐喻表达。本文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对《红楼梦》中隐喻表达的日译进行考察。一、有关隐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民;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2 邱玉华;;文化视角处理隐喻翻译的技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崔新广;于德英;;试谈隐喻翻译的异化与归化——以《苔丝》的张译本和孙译本为例[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肖家燕;王小潞;;文化、心理因素对隐喻翻译的制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东敏;;隐喻翻译浅谈[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6 安蔚蔚;;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J];美与时代;2007年01期

7 胡佳;;关于隐喻翻译的探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8 邢韧;;论隐喻翻译的文化视角[J];经济师;2007年11期

9 杨国;;隐喻翻译与隐喻的系统性[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彭方针;刘蕊;;文化差异与隐喻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海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有关时间的隐喻翻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佘晨光;;英汉隐喻喻体共性和个性比较与隐喻翻译——从Newmark的理论说开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元玲;;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翻译及语篇连贯[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语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翻译[D];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

2 童心;基于语境参数论的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李建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王天琪;机械工程论文翻译实践报告—概念隐喻翻译视角[D];燕山大学;2015年

5 韩博云;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隐喻翻译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王静;论《围城》的隐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王艳滨;框架理论与隐喻翻译[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龚志平;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饶晶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浅析《宠儿》的隐喻翻译[D];南昌大学;2013年

10 夏冰洁;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探究《围城》法译本中的隐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8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98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