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18 20:00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策略
【摘要】:《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向读者呈现了中国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状况。因此,这本书中存在很多文化缺省现象。这部小说只有一个英译本,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葛浩文。葛浩文至今已将很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呼兰河传》英译本中,尽管葛浩文未能传达原文中全部文化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目标读者可以理解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本文用关联理论对《呼兰河传》中的文化缺省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她利用关联理论解释了文化缺省现象以及译者的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补偿策略。在本文中,作者采取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作品《呼兰河传》中文化缺省的典型例子,并按照奈达关于文化的分类把这些例子进行了相应的分类,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展示并分析了葛浩文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经过分析,本文指出由于原文作者与译文目标读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译文目标读者无法获得和原文目标读者一样的艺术和文学享受。因此,根据关联理论,对于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译者的任务是根据上下文选择必要的翻译补偿策略,以获得最佳关联。此外,译者需要对译文做一些调整以明示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原文作者运用文化缺省的艺术目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本文作者试图探索关联理论对文化缺省翻译的解释力,她选取了《呼兰河传》中的文化缺省翻译案例,并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归纳了葛浩文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缺省现象采取的补偿措施。希望本文对萧红作品外译的研究,以及涉及大量文化缺省现象的其他文学作品外译的研究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红;走近《呼兰河传》[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施久铭;疲惫的终点《呼兰河传》叙述中的时间悲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2期
3 危艳萍;;辗转的“荒凉”:《呼兰河传》的回旋式结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赖彦怡;肖向明;;民俗·启蒙·审美——重读《呼兰河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鑫伟;;蕴涵于《呼兰河传》中的悲剧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6 黄德烈;试论《呼兰河传》的民俗意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王义祥;论《呼兰河传》的乡土特色[J];呼兰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8 童金宽;;走出课外练笔的泥潭——阅读《呼兰河传》获得的启示[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年01期
9 顾e,
本文编号:1200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0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