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理性、提升主体敏感性创造文学杰作
本文关键词:超越传统理性、提升主体敏感性创造文学杰作
更多相关文章: 理性 主体敏感性 认知结构 时空结构 审美意象
【摘要】:文学杰作具有无限多样性与独创性,其创作关键在于建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理性认知,而这种理性又与传统理性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却与作家的天赋——主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如何建立符合文学创作机理的理性认知体系,如何提升主体敏感性就成为创造文学杰作的关键。
【作者单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文学“艺术是生活的特异化”[1](P11),是对世界的一种整体呈现。而“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2](P104)文学艺术是有别于理论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中西方审美意象论比较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建东;审美意象之中西比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荣丹;文学审美意象结构及解读初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徐曲星;葛亚敏;;中西审美意象差异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谭玉龙;;论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研究[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6 孔建英;论审美意象的中介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7 柯汉琳;论审美意象及其思维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张长青;刘勰的审美意象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01期
9 汪裕雄;西方近代“审美意象”论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审美意象建构中的两种偏向[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莫先武;;当代审美意象理论之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琼华;;审美意象趣味谈[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慧;;“真山水”:生意盎然的审美意象——郭熙《林泉高致》新探[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4 高玉玲;;《诗经》情爱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5 孙秀玲;张薇;;一树梅花百首诗——自然美的多样性与审美主体差异性的和谐统一[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怀义;审美意象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孟庆东;中国古典文学中“竹”的审美意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倩;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计珍;中国审美意象理论的历史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晓琴;以“自然”为审美意象的传统筝曲及其审美追求[D];武汉音乐学院;2014年
6 葛明静;古典文学中芙蓉的审美意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董晓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审美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永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诗歌审美意象的生成[D];河南大学;2006年
9 黄佳瑜;尊重感受[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272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7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