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关于哈代作品译介出版的“第一”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关于哈代作品译介出版的“第一”
【摘要】:近代中国对哈代作品的关注是与新文化运动中大量译介西方文化的潮流相关联的,当时一些进步的留学生归国,带回对哈代作品的翻译与评论,才逐渐引起了国人对这位伟大的英国作家的关注,逐渐开始对哈代小说、诗歌的译介。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哈代的第一篇小说的翻译出版始于1917年,第一首诗的译介始于1923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的翻译始于1932年,第一篇《哈代传》的出版始于1935年。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一位具有漫长创作生命的作家,在他长达88年的生命历程中,他跨越两个世纪,有60多年的时间用于文学创作。哈代以他所生长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写下了表现性格与环境、表现罗曼蒂克精神与幻想主义的小说。同时,作为诗人的哈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森;近代中国现代化特征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3 程美东;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4 ;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J];学术界;2004年03期
5 蒋贤斌;困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观念的四个问题[J];求索;2005年05期
6 陈克;天津与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2期
7 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评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年》[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1期
8 韩东风;孙倩;;“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10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亚希;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洁;对近代中国公司立法的探究[D];新疆大学;2016年
3 金阳;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宗教意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刘芳;梁启超民族观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5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8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3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27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