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法译本翻译批评
本文关键词:《红玫瑰与白玫瑰》法译本翻译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佩许纳 翻译批评 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的交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文学的翻译和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她短篇小说中的名篇。2001年由Emmanuelle Pechenart(佩许纳)翻译的该小说的法译本Rose rouge et rose blanche在法国面世。自问世以来,对作家、作品的文学和文化层面的分析不多,从翻译角度着眼于译本本身的分析则更加稀少。本文试以《红玫瑰与白玫瑰》法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加以考察,拟采用Lance Hewson(休森)的翻译批评实践模式。论文首先梳理了张爱玲及其小说在海内外的译介与研究状况,重点突出《红玫瑰与白玫瑰》在国内的接受和研究情况,以及法译本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接着,论文简要介绍了休森的翻译批评实践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法译本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详细考察,以此得出对译本较全面和系统的评价。进而联系该译本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状况,思考张爱玲及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未受到重视的历史与现实因素,以及与译本本身的关联。最后,根据法译本的分析,用具体的译文来探讨译者佩许纳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立场,同时联系目前西方世界中译外“迎合读者式”的翻译现状,思考个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社会、政治等既定规则的独立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2;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冰凌;;女性的现实命运和理想人格——《红玫瑰与白玫瑰》和《青蛇》之启示[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吴国富;;浅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的性格组合[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希言;;红玫瑰与白玫瑰[J];中国海关;2008年04期
4 许波;;《红玫瑰与白玫瑰》:小说、电影、话剧[J];福建艺术;2011年02期
5 曹非;;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之哭的三层解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姚玳玫;;《红玫瑰与白玫瑰》二题[J];名作欣赏;1992年03期
7 Lily;;红玫瑰与白玫瑰[J];甲壳虫;2008年09期
8 丁颖;;情欲和道德的颉颃与冲突——析《红玫瑰与白玫瑰》[J];山花;2009年02期
9 孙慧娟;;矛盾与挣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人性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22期
10 赵光平;;谈《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话剧改编[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井桂荣;;浅评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林美邋本报记者 薛庆元;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票房高涨争议不断[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记者 刘淼;《红玫瑰与白玫瑰》二度绽放国家大剧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孟晖;“翻新”的活力[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孙洁;语义的潜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潘妤;“戏剧目前的功能是社会评论”[N];东方早报;2007年
6 黑白;美丽苍凉的手势[N];兰州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笑;自我的冲突——《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形象的心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智飞;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贝纳;《红玫瑰与白玫瑰》英译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周杨;《红玫瑰与白玫瑰》法译本翻译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国川;诗人与画家笔下的爱情[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6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0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