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世纪对话中探寻文论创新之路——读王锺陵《20世纪中西文论史》
本文关键词:在中西世纪对话中探寻文论创新之路——读王锺陵《20世纪中西文论史》 出处:《上海文化》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王锺陵 《世纪中西文论史》 中西文论 文体史 文体论
【摘要】:王锺陵的《20世纪中西文论史》是为中西文论作世纪性总结的巨作,将哲学思辨与文学史观照熔为一炉。作者对西方各家文论注重全景式的理论把握,从其整体的哲学或学术体系出发,抉剔文论所有的逻辑理路和蕴含的思想内核,并以自身原创的理论建树展现了中西对话的姿态和精神。中国文论部分则以文体史和文体论为中心,特点是众体皆备,史论浑融。作者以文体的本体论建构为原点,进而在文体流变的生动过程中破解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构,既赋予了文体史以较高的理论品位,又使文体论获得了鲜活的世间相。该著对新文艺理论体系提出的构想所具有的主要经验和启示是:国际视野、哲学精神、现实关切和原创意识,以开放的态势突破"社会政治学"模式,迎接新的思想世界和文艺世界的到来。
[Abstract]:Wang Zhongling's A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20th century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century-oriented summa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which melts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and literary history into a furnace. Starting from its whole philosophy or academic system, the author tries to judge the logic of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core of the thought contained in it. The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s centered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style and the theory of stylistic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istence of all kinds of genres. The author takes the ont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as the origin, and then deciphers the internal dynamic structure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vivid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le, which endows the history of the style with a higher theoretical grade. The main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is work to the new literary theory system are: international vision, philosophical spirit, realistic concern and original consciousness. Break through the mode of "social politics" and welcome the new world of thought an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
【分类号】:I0-5
【正文快照】: 要读完王锺陵的《20世纪中西文论史》1(以下简称《中西文论史》)这部巨作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卷帙的浩繁就令人望而却步。全书煌煌16开本6大卷,450万字,最厚的第2卷达700多页,远超勃兰兑斯的《19世纪文学主潮》和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而将中西文论史汇集于一书之中,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才;;从百年文论史得到的启示——关于文学价值取向与观念嬗变的审思[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2 李清良;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论史——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耿晖;世纪之交中国文论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中国文论史建设研讨会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余华;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1期
5 雷丹;;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6 黄维j;;宏微并观 纵横比较 彰显中国——曹顺庆主编《中外文论史》评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1期
7 张治国;张静;;从中西文论史透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取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8 陈蕾;;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成;;遗忘的批评踪迹——王弼批评理论范式的文论史地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J];文学自由谈;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锺陵;文论史研究如何创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吕保田;以史作论 微观对话[N];文艺报;2008年
3 梁波;“开智”新文论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曹竹青;当代文论史的开山之作[N];太原日报;2006年
5 高建平;回到原初的语境中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丽;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9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