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图像、情感与视觉修辞——论“画如修辞”和“情感范型”对当下视觉文化研究的启发

发布时间:2018-01-13 16:04

  本文关键词:图像、情感与视觉修辞——论“画如修辞”和“情感范型”对当下视觉文化研究的启发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视觉修辞 画如修辞 情感范型 视觉文化 符号修辞学


【摘要】:20世纪的"新修辞学"和视觉文化研究纷纷展开对"视觉修辞"问题的探讨。然而,既有的研究几乎围绕着罗兰·巴特的符号学范式展开讨论,忽视了图像自身的特质和视觉修辞的"视觉性"维度。在视觉艺术理论中,无论是始于文艺复兴的"画如修辞"说,还是20世纪由阿比·瓦尔堡所提出的"情感范型"概念,都论及了图像的修辞学维度,探讨艺术图像如何才能影响观者的观看经验和情感情绪,进而说服观者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或采取某种实践行动。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有关视觉修辞问题的探讨,也为当下语境中的视觉文化研究带来了自我反思的契机,并提供了研究实践方面的启发。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New rhetoric" and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began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visual rhetoric".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almost revolved around Roland Bart's semiotic paradigm. In the theory of visual art, the theory of "painting such as rhetoric", which began in the Renaissance, has ign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itself and the "visual dimension" of visual rhetoric. Or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paradigm" put forward by Abby Warburg in 20th century, which discusses the rhetorical dimension of images, and discusses how artistic images can affect the viewer's viewing experience and emotion. These views not only enrich the discussion of visual rhetoric problems, but also bring the opportunity of self-reflection for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in the present context. It also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research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社会转型与新媒体事件的视觉表征研究”(项目号:16XJCZH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西方的修辞学诞生于古希腊,最初指的是教授“演说技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奠定了西方修辞学的基础,他对“修辞”的定义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1)事实上,“劝说”乃古典修辞学的核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修辞学”意图扩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成文;;从形式主义到图像学——潘诺夫斯基的透视学理论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庞弘;;论草根传媒文化中的情感与形象[J];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3 曾军;;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成文;;图像、情感与视觉修辞——论“画如修辞”和“情感范型”对当下视觉文化研究的启发[J];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2 陈华;;从视觉文化的“五个建构性谬误”审视视觉文化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陈华;;从视觉文化的“五个建构性谬误”审视视觉文化研究[J];天府新论;2014年05期

4 丁楠;;从《视觉文化的转向》看视觉文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13期

5 张宁;;被看的自媚——由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想到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张宁;;“被看”的自媚——由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想到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马晓静;;视觉文化冲击下的教学反思[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01期

8 庞弘;;论“受众研究”方法对视觉文化研究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霍俊国;党圣元;;当代中国文化批评对西马“奇观”理论的研究及其反思[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0期

10 卢亚明;马晶晶;;视觉主导的文化[J];电影文学;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弘;;当代中国“草根传媒文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江海学刊;2014年04期

2 曾军;;视觉文化与观看的政治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3 曾文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融合: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4 玛格丽特·奥琳;曾胜;;“凝视”通论[J];新美术;2006年02期

5 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6 高建平;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7 金惠敏;从形象到拟像[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8 赖大仁;图像化扩张与“文学性”坚守[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9 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琛;;远观与反观——国内外视觉文化研究之比较与反思[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周宪;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3 徐沛;视觉文化研究中的三个概念[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4 ;论摘[J];美术观察;2005年09期

5 徐沛;;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范式及其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6 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J];文艺研究;2006年01期

7 陈岸瑛;;作为泛设计批评的视觉文化研究[J];美术观察;2008年12期

8 曾军;;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9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邵亦杨;;视觉文化研究与艺术史[J];美术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权力的眼睛:微博场景的视觉文化研究——从福柯“全景监狱”的隐喻说起[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书彬 王道杰;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N];美术报;2008年

2 任文;“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国际研讨会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孙慨;在今天改变摄影的人们[N];中国摄影报;2010年

4 杨振宇;空间想象及其征候[N];美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红梅;二十世纪早期西方视觉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士将;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理论比较[D];苏州大学;2015年

2 汪文静;《妇女杂志》的民国女性视觉文化研究(1915-1931)[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9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19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