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学场中的区域经验

发布时间:2018-01-13 18:33

  本文关键词:文学场中的区域经验 出处:《小说评论》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场 文学传统 青春文学 中篇小说选刊 张悦然 韩寒 李佩甫 刘震云 精神传统 李洱


【摘要】:正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场转型,至今仍众声喧哗、迷雾重重,然而关于它的讨论却总是由文学与市场的对立出发,急切追索清晰的答案。事实上,随着社会的高度分化,参与文学活动的群体也进一步细分,文学群体内部的分化,各个群体之间的重叠交叉已成常态,越来越多的作家们携带着差异微妙的文化习性、文学资本,通过差异的方式进入文坛。如果说市场的介入启动了当代文学场的转型,那么正是这些不易觉察的细微区别张显出文学场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which began in -10s, is still noisy and hazy, but the discussion about it is always based o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market, eager to find a clear answer. With the high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groups involved in literary activities are further subdivided,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the literary groups,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various groups has become the norm. More and more writers are carrying different cultural habits, literary capital, through the way of difference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If the market intervention star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field. Well, it is these subtle distinctions that are imperceptible that reveal the literary field.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0年代以来‘中原作家群’的生产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BWX008)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场转型,至今仍众声喧哗、迷雾重重,然而关于它的讨论却总是由文学与市场的对立出发,急切追索清晰的答案。事实上,随着社会的高度分化,参与文学活动的群体也进一步细分,文学群体内部的分化,各个群体之间的重叠交叉已成常态,越来越多的作家们携带着差异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晓雷;“侉子性”——河南乡土小说呈现中的一种民间个性[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翼;;文学场中的区域经验[J];小说评论;2017年04期

2 张翼;;底层文学的变化提示了中国经验表达的复杂与艰难——以河南女作家底层写作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03期

3 叶爱欣;刘琳;;21世纪以来河南当代文学研究综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张连义;;论阎连科小说的民间叙事[J];文艺争鸣;2016年02期

5 陈富志;;飞扬其情 执着其理——姚晓雷文学批评的一种解读[J];创作与评论;2015年16期

6 贾菁岚;;论刘震云新世纪小说中的“常”与“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周淑贞;;中原民间文化对当代河南小说创作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沈昕苒;;李佩甫《生命册》中吴志鹏形象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4年03期

9 余琪;刘保亮;;论当代河南文学的权力叙事[J];小说评论;2013年03期

10 张敏;;《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俊国;论文学场的动力学功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旭;;裂变与重建:大众媒介语境下的文学场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一;;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4 卢政;论文学场对文化存在的基本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霍俊国;论文学场的动力学功能效应[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郭仙;;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陈树千;;消费文化下的审美乌托邦——布迪厄“文学场”理论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8 应璎;;文学场理论对文学研究的意义[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陈定家;;从“媒介为先”原则看“文学场”的裂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意;;现代性历程中的文学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春;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兵;解读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D];南昌大学;2007年

3 王文娟;布迪厄场域理论下的葛浩文《蛙》翻译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7年

4 张倩;皮埃尔·布迪厄及其《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华;布迪厄文化美学的符号学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楠;从趣味判断到趣味区隔[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0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20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