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诗学“体用”与“本体”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16:22

  本文关键词: 体用 本体 声—象—义 结构—肌质 本体论关联 出处:《学术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相通处看,“体用”与“本体”本来皆为哲学范畴,“体用”至晚唐五代、“本体”至新批评尤其是兰色姆又皆成为诗学范畴;两者皆把语言本体论与世界本体论、诗歌内部本体性与外部本体论关联贯通在一起,以语义功能的有限性(言不尽意)为出发点,强调以语言“声—象—义”三“用”的内部本体功能的丰富性,展示诗歌与外部之“体”即世界(道)、人(情)之间本体论关联的丰富性,以及诗歌所建构的人与世界关系的丰富性。不囿于诗歌内部的本体性,兰色姆“结构—肌质”论强调诗歌以“意象”及其功能(“用”)本体论上的丰富性,展示宇宙本体(“体”)的无限丰富性。但通过否定语音结构的表现力而切断诗歌与人的情感世界的本体论关联,又可见其未能彻底摆脱体用、主客二分的西方传统窠臼。以体用不二、主客交融为立足点,深入比较研究“本体”和“体用”论,对于在中西汇通和理论系统发育中推动文学本体论关联的重建,有重要启示。
[Abstract]:From the same point of view, both "body use" and "Noumenon" were originally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From "body use" to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Noumenon" to New criticism, especially Lantham, became poetic category. Both of them put the ontology of language and the ontology of the world. The internal Noumenon of poetry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ontology, starting with the limitation of semantic function, emphasizing the richness of the internal Noumenon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sound-image-meaning". It shows the richness of the onto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poetry and the external body, that is, the world (Tao) and the human (emotion), and the rich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constructed by poetry, which is not confined to the noumenal nature of poetry. Lantham's "Structure-Muscular" theory emphasizes the richness of poetry in terms of "image" and its function ("use"). Showing the infinite richness of the universe's ontology ("body"). But by denying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the phonetic structure and cutting off the onto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poetry and the emotional world of man, it can be seen that it has not completely escaped from the use of the body.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stereotype of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Taking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as the foothold, the author makes a deep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heory of "ontology" and "body use", which will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ontology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uitong and theoretical system. There are important rev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中标;;阿毛:词语叠加的高度——阿毛诗歌的当下意义[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北塔;;瞿秋白的诗歌生涯及特点[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犁;;拥抱朴素[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柯雷;梁建东;张晓红;;当代中国的先锋诗歌与诗人形象[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子川;;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4)[C];2011年

6 文红霞;;钉进生活里的爱与伤——阿毛诗歌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霍俊明;;悖论修辞与减速写作: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东云;;关于发展科普诗歌事业的浅思[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陆芸;;诗歌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陈东云;;关于发展科普诗歌事业的浅思[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洁;少数民族诗歌:“摆渡”于汉英之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中南市政”杯百字小说、诗歌大奖赛揭晓[N];文学报;2010年

3 杜浩 书评人;诗歌出版回暧:迎接诗歌阅读的春天[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4 段扬;诗歌当药治心病[N];健康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冯琬惠;诗歌出版票房毒药还是新增长点[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陈超;2000年的诗歌?[N];文艺报;2001年

7 蒲昭和;诗歌如“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记者 赵彦红;市作协举行桑小燕诗歌作品研讨会[N];长治日报;2007年

9 张昱;呼唤新世纪诗歌复兴的潮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商报记者 藜芙荷 编译;法国诗歌回归大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植;岑参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建平;中国现代诗歌叙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瑾;沙特文学家加齐·古赛伊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艺君;简政珍的“放逐”诗学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伟娟;凝视理论视角下伊文·博兰诗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文东;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星象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超男;唐代杭州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海贝;琉球官生东国兴诗作及点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平娜;李白金陵情结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王超;戴·赫·劳伦斯诗歌中的潘神精神[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钊;清代蒙古族诗人恭钊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薛晓玮;李煜诗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董凌希;艾丽丝·沃克诗歌中的完整生存[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3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03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