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与去蔽:钱钟书视域中的神秘主义言说模式
本文关键词: 钱钟书 老子 神秘主义 语言批判 否定之否定 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管锥编》论《老子王弼注》部分为中心,钱钟书深刻剖析了以《老子》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基本言说模式。通过解读《老子》"道可道"章,钱钟书提出了"道"不可名而致多名、"道"不可言而致多言这一命题;在此基础上,他尖锐批评了神秘主义"圣默然"的极端主张,认为其中蕴含了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钱钟书认为神秘主义灵活运用"反者,道之动"式的辩证法,自有其独特的言说方式,或以言去言,或正言若反,或以默佐言。钱钟书对神秘主义言说模式的探讨与他对相关文学问题的论说密切相关。
[Abstract]:Centered on the part of Wang Bi of Laozi, Qian Zhongshu has deeply analyzed the basic mode of mysticism represented by "Lao Zi". By interpreting the chapter of "Tao can Dao Dao" in "Laozi", Qian Zhongshu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that "Tao" is inexplicable and that "Tao" can not be said but made more words. On this basis, he sharply criticizes the extreme proposition of mysticism as "holy and silent". Qian Zhongshu believes that mysticism flexibly uses the dialectics of "opposition, the action of the Tao", which has its own unique way of speaking, either by saying words or by saying positive words if they are negative. Qian Zhongshu's discussion on the mode of mystic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comments on related literary issu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多维视野中的钱钟书文学语言论”(14YJC7510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2355)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涛;;论钱钟书的神韵观——兼与曹顺庆先生商榷[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刘涛;;指示意义之符与体示意义之迹——钱锺书论“《易》之象”与“《诗》之喻”的差异[J];华中学术;2016年01期
3 颜方明;秦倩;;传教士《圣经》汉译的殖民语境顺应研究——以Logos从“言”向“道”转化的历时性诠释为例[J];中国翻译;2015年01期
4 刘阳;以言去言:钱钟书文论形态的范式奥蕴[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5期
5 敏泽;钱锺书先生谈“意象”[J];文学遗产;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伟;;“意境”的现代旅程及其尴尬[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刘涛;;揭秘与去蔽:钱钟书视域中的神秘主义言说模式[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白宪娟;;圆融与超越——审美意象的“周易模式”与“老庄模式”[J];兰州学刊;2017年02期
4 孙文峥;;格调共情:“李健现象”折射出的电视音乐传播与社会审美趋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年01期
5 金丹元;张咏絮;;从“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演绎看传统艺术论的现代性转化——兼涉中西“意象”论之比较[J];艺术百家;2016年05期
6 曹顺庆;芦思宏;;再论钱钟书对“神韵说”的误解[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5期
7 吕敏;贺爱军;;明末至晚清译者的构成变化及其缘由探源[J];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04期
8 刘涛;;指示意义之符与体示意义之迹——钱锺书论“《易》之象”与“《诗》之喻”的差异[J];华中学术;2016年01期
9 黄文娟;;新世纪中国大陆《谈艺录》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美学研究;2015年02期
10 王忠田;谢琳惠;;家谱叙事话语的转义行为——以河洛地区若干家谱为例[J];叙事理论与批评的纵深之路;2015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颜方明;;翻译中的异域经典重构——传教士《圣经》汉译的经典化策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曹顺庆;郑澈;;钱锺书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误解与原因[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3 郭勇;孙文宪;;从文化之“象”到文学之“象”——由新批评与钱钟书对“icon”的选用看中西文学观念的对话[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4 陈良运;;锥指博识说《周易》——钱钟书论《易》述评[J];周易研究;2006年03期
5 陈子谦;我与“我们仨”——读杨绛《我们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孙玉祥;如何读钱钟书的信?[J];书屋;2005年01期
7 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8 敏泽;钱锺书先生谈“意象”[J];文学遗产;2000年02期
9 于传勤;《易》之象与《诗》之喻──《管锥编》札记一则[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1533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3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