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的理想与中国的“乡愁”——社会转型中的审美、乡愁与国家的文化认同
本文选题:罗斯金 切入点:社会转型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借罗斯金和他的时代为本文做一个参照。罗斯金生活的英国社会,正面临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之后的全面社会转型,正式步入现代工业文明。而中国今天在城镇化过程中,同样处在全面步入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两个时代先后站在传统文化面临挑战的临界,一百多年前罗斯金在英国倡导审美教育和哥特复兴,而今天中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提出重塑"乡愁"1,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微妙的相似和联系。对比一下罗斯金来审视今天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是有一定意义的。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Ruskin and his time as a reference for this article. The British society in which Ruskin lives is facing a comprehensiv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ormally stepping into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China today i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two times stand 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e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More than 100 years ago, Ruskin advocate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Gothic revival in Britain, but today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o some extent, there are subtle similariti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It is meaningful to compare Ruskin to examine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in transition toda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G·加德纳;周非;;约翰·罗斯金的生活——《迷途的天使》[J];文化译丛;1987年04期
2 戴维·希克瑞,李临艾,郑英锋;拜读罗斯金[J];世界美术;2001年02期
3 殷企平;;试论罗斯金的文化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殷企平;何畅;;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5 金凯;;思想与情感的结合——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中的环境意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蒲海丰;;罗斯金童话《金河王》中的水之美[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7 蒲海丰;;罗斯金童话《金河王》的生态解析[J];名作欣赏;2012年21期
8 操磊;;浅析济慈及罗斯金对想像力的观照[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许瑾瑜;;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泛神论“整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3期
10 刘须明;;“情感误置”与“自我湮灭”——罗斯金对艾略特“非个性化”论的影响[J];国外文学;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侯且岸;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N];学习时报;2004年
2 梁新;文明是一种高度自觉[N];吉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畅;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书焕;风景画进入文化史[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立彬;罗斯金美学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蔡成珍;静谧下面的惊涛骇浪[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张丹;论罗斯金艺术批评中的道德标准[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孙雪;对峙与折衷[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5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9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5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