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诗歌翻译
本文选题:诗歌翻译 切入点:消费社会语境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的诗歌翻译和消费社会语境处于一种深度共生的状态,由此带来了以下变化:其一,由于诗歌翻译生产方式的改变,诗歌的可译性被重构,诗歌原文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其二,诗歌翻译的传播渠道多元化,诗歌翻译文本以多种方式符号化为“消费品”;其三,诗歌翻译批评并没有把诗歌的美学特质放在首位,并且非专业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占有话语优势。对于诗歌翻译而言,消费社会的商品编码规则、符号表意方式才是导致危机的本源。因此,消费社会并不是诗歌翻译的末日,应当让诗歌返回其应有的位置,让诗歌翻译坚守专业性和严肃性。
[Abstract]:The current context o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consumer society is in a state of deep symbiosis, which brings about the following changes: first,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poetry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original text of poetry is ignored to a certain extent; Second, the channel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diversified, poetry translation text is symbolized as "consumer goods" in many ways; third, poet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does not pu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in the first plac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sumer society is not the end of poetry translation. For poetry translation, the rules of commodity coding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ways of symbolic expression are the source of the crisis, so the consumer society is not the end of poetry translation. Poetry should be allowed to return to its proper position and poetry translation should stick to its professionalism and seriousnes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分类号】:I05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晶晶;贾鑫鑫;;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访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樊敏;;情感在布依族诗歌翻译中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胡文海;;诗歌的翻译——以松尾芭蕉的俳句的中文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董玉芳;;诗歌翻译,,对等还是功能?——以许译唐诗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远翥;;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8 游瑞娇;;形式美在英律诗汉译中的保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历明;;晚清的宗教翻译与新诗的现代性[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东成;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黄尚恩;诗歌翻译,期待更加规范化[N];文艺报;2013年
3 丁淑红;异域的投影:阿拉伯古典诗歌翻译在中国[N];文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立元;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丁湘;研究诗歌翻译的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江枫;江枫答“诗歌翻译存疑”[N];文学报;2014年
7 古丽莎·依布拉英;思维与角色的转换[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傅浩;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刘皓明;直译者的任务[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傅浩;幸存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2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
本文编号:1560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6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