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谈文化与上帝之死——兼评西方左翼的“神学转向”
本文选题:伊格尔顿 切入点:神学转向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伊格尔顿作为在西方文化左派中锋芒正盛的批评家,自本世纪伊始即将其理论批判的重心从文化领域移向时下政治热点。在他看来,当今西方社会早已从世俗化年代过渡到了一个以由宗教冲突引发的严重暴力事件为特征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有责任进入宗教与政治之间危险的交叉地带,正视当代西方政治的两难选择。伊格尔顿的新作《文化与上帝之死》即试图回应这一难题,尝试在世俗主义与宗教狂热的两极之外开出重返信仰本质的第三条道路。质言之,伊格尔顿投身新时期西方左派神学转向思潮,试图在宗教话语中寻找辅助左派政治实践的思想资源,谋求解决当前文化与政治问题之道。这恰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西方知识界左翼是如何经历这场神学转向的。
[Abstract]:Eagleton, a prominent critic of the left wing of Western culture, has shifted the focus of his theoretical criticism from the cultural field to the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western society has long passed from secularization to a new era characterized by serious violence caused by religious conflicts. Marxist critic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ter the dangerous intersecting zone between religion and politics. Face up to the dilemma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s. Eagleton's new book, Culture and the death of God, is an attempt to respond to this conundrum and try to make a third way back to the nature of faith beyond the poles of secularism and religious fanaticism. Eagleto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western left theology in the new period and tried to find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to assist the leftist political practice in the religious discourse. The search for solutions to curren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is an illustration of how the intellectual left in the West has experienced this theological tur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2016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资助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2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3 贾洁;;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4 王杰;幻象与真实——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象》[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5 陈明华;浅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约翰·杜普雷;苏东晓;;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再论基础与上层建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7 尤娟;;伊格尔顿在后现代时代的文化批判[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欣;;方法与洞见——特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特征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伟;;论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文化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吴炫;;伊格尔顿批判——兼谈否定主义的文学观[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宇;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媛;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审美话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孟君;伊格尔顿的悲剧理论与现代自我认同[D];山东大学;2016年
4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5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10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62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