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理性与理性的经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关系体的思考
本文选题:文学理论 切入点:文学 出处:《学术交流》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有一种做文学理论却不潜心研究文学的倾向,这与文学的求解常常须在文学之外这一合理的学科延伸有关,但延伸是有限度的,即它不能越过从文学理论发生时即已确定的文学理论与文学的关系体界限,一旦越过,文学理论便失去其理论家园。文学理论的品格在于向着文学生成,在向着文学生成的过程中它须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命题,求解文学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后者的这种求解是对于前者的应用,即是说,文学理论在求解文学的普遍性或一般性中,使得其他学科如哲学的一般性命题获得应用价值。从文学理论的经验——理性性质而言,无论从这种经验——理性所由发生的文学对象而言,还是从其用于理解文学的表述性的理论形态而言,它都只能是基于文学的,它的一切延伸性的理论研究,都在与文学的关系体中获得价值。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to do literary theory but do not concentrate on literatu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solution of literature often requires a reasonable extension of the subject beyond literature, but the extension is limited. That is, it cannot cross the bounda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ture which has been established from the time of its occurrence. Once crossed, literary theory will lose its theoretical home. The character of literary theory lies in the generation of lit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literature, it has to solve the universality or generality of literature by means of the universality or general propositions of other disciplines, the latter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rmer, that is to say, In solving the universality or generality of literature, literary theory makes the general proposition of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philosophy, gain application value. It can only be based on literature, whether from the literary object from which the experience-reason occurs, or from the theoretical form used to understand the expressiveness of literature, and from all its extended theoretical studies, They all gain value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批评研究”(14BZW004)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楠;;文艺理论的现实属性[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兴玉;;文学研究中的边缘化论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法国文学理论文选在美国面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2 ;文学理论的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6期
3 黄立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太胜;对话、激情和创造:文学理论的自我抒写方式[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5 ;走向开放的文学理论[J];戏剧文学;2000年02期
6 李凯;关于“文学理论”学科界属问题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董学文;21世纪与文学理论研究笔谈(六篇) 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8 刘军;让文学理论成为文学理论——北京大学“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纪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9 王岳川;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J];文学自由谈;2001年04期
10 ;科学性: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龙潜;高迎刚;;“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梁巧娜;;文学理论资源刍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茂民;文学理论的界限与可能[N];河北日报;2003年
2 ;专题:文学理论死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蒋晓丽;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N];文艺报;2013年
4 羽尘;文学理论如何解释[N];河北日报;2013年
5 邓宝剑;对文学理论的冷峻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10 王一川;面向文化文学理论的新转变[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2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4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9 齐晴晴;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炜芳;语言论转向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64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