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符号学基础的反思与现象学存在论重建
本文选题:艺术符号学 切入点:现象学存在论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目前艺术符号学研究的两大主要理论基础,索绪尔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虽然对于符号学研究来说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对于艺术研究来说则都存在着根本性局限,它一是不能很好地解释艺术符号的本质和意义,二是不能很好解决艺术符号与物的关系。当今的艺术符号学研究要想获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对这两大理论基础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并尝试以现象学理论,尤其是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符号观对之加以重建。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符号的性质是显示,符号的显示同时是指涉,指涉则是一种关系。符号显示因此不仅显示符号自身的存在,而且指涉与符号存在相关联的因缘整体或存在场域。并且早期的海德格尔特别强调符号显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海德格尔的现象存在论符号观,以其对"显示"的强调超越了皮尔斯再现论符号学的意义难题,以其对"指涉"的强调打破了索绪尔形式主义符号学的封闭性,并以其对"生活实践"的强调,勾画了那种生存论符号学的可能性向度。这些都使它能够为当今的艺术符号学基础的现象学重建提供基点性支撑和可行性思路。
[Abstract]:At present, Saussure semiotics and Pierce semiotics are the two main theoretical bases of art semiotics, although they are both revolutionary to the study of semiotics, but they have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to the study of art. One is that it can not explain 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artistic symbols, the other is that it can not 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stic symbols and objects. 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art semiotics today,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on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two theoretical bases and try to reconstruct them with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especially Heidegger's phenomenological existentialism. The display of symbols also refers to the relation, and refers to the relation. Therefore, the symbol display not only shows the existence of the symbol itself, In addition, Heidegger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ol display and daily life. With its emphasis on "display", it transcends the meaning problem of Pierce's reappearance theory, breaks the closeness of Saussure's formalistic semiotics with its emphasis on "finger involvement", and emphasizes "life practice". It outline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tial semiotics, which enables it to provide basic support and feasible ideas for the phenomen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art semiotics toda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小林;;文学艺术当然是符号:再论索绪尔的局限——兼与陈炎先生商榷[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奎英;;艺术符号学基础的反思与现象学存在论重建[J];文艺争鸣;2017年04期
2 赵奎英;;艺术符号学基础的反思与现象学存在论重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3 唐敏;;文学艺术文本的符号构成——兼论陈炎与唐小林两位先生的商讨[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年03期
4 陆健泽;;2014年中国符号学年度发展报告[J];符号与传媒;2015年01期
5 陈炎;;再论文学艺术的超符号性质——兼答唐小林先生[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小林;;索绪尔局限与朗格难题——论符号诗学推进的几个关键问题[J];文艺争鸣;2013年03期
2 陈炎;;文学艺术与语言符号的区别与联系[J];文学评论;2012年06期
3 胡易容;;论图像的符号性——驳米切尔图像转向论的“后符号学”命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0期
4 赵毅衡;;理据滑动:文学符号学的一个基本问题[J];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5 江久文;文学符号理据性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孙福万;;自然存在论与本体存在论——中西文化的动力学分析[J];学术月刊;1992年04期
2 张贤根;设计的艺术存在——存在论现象学视域中的设计艺术[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H.罗姆巴赫;王俊;;《结构存在论》引论[J];世界哲学;2006年02期
4 李菁;;论马克思对古典存在论的二重超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非理性主义兴起与存在论视角转换[J];东南学术;2007年06期
6 让·吕克·南希;胡继华;;被遗弃的存在[J];美术馆;2008年01期
7 肖明华;;美在理念的自身显现——理念的存在论美学之思[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钢;;马克思哲学存在论价值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华英;;芬伯格技术存在论思想探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胡长栓;;超越现实的形上之思——关于哲学的问题的存在论追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戴劲;;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李德顺;杨学功;;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N];铁岭日报;2007年
2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3 吴源;以纯粹学术承担现实命题[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徐先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芬;马克思人的存在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建佳;多元化的上帝存在论[D];华侨大学;2008年
4 范豫杰;价值的存在论追问[D];云南大学;2015年
5 杨宏鹏;人本困境:悲剧的存在论根源剖析[D];河南大学;2007年
6 何辉;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存在论的现象学解构[D];山东大学;2013年
7 宋蕊;海德格尔存在论与主体论关系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韩旭;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时空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成昌;存在论的新视阈[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81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68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