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不是艺术的消失,而是美学的饱和
本文选题:鲍德里亚 + 后现代主义思想 ; 参考:《中国艺术》2016年04期
【摘要】:正译者导言: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6),法国当代思想家。他以罕见的彻底性和独创精神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美学特征。这种彻底性不仅在于对现代主义逻辑、价值话语的全面摒弃,更在于对新的感知、阐释方式的不断实验。如果说多数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最终都是通过"后现代的手段",即多元主义和解构方法,来达到一个"现代主义的目的",即普遍的真理和正义,这种
[Abstract]: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or: Jean Baudrillard, Jean Baudrillard, contemporary French thinker. With his rare thoroughness and original spirit, he deeply analyzed the organizational styl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thoroughness lies not only in the complete rejection of modernist logic and value discourse, but also in the constant experiment of new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f most postmodernist thinkers end up achieving a "modernist end", that is, universal truth and justice, through "post-modern means", namely, pl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念;;鲍德里亚:人性与风俗德性的思索者[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1期
2 盛宁;危险的让·鲍德里亚[J];读书;1996年10期
3 王昶;商品拜物教之镜:──让·鲍德里亚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J];当代电影;1999年02期
4 毛顺;;近年来国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述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及其问题——《生产之镜》译者前言[J];文学前沿;2004年01期
6 苏楠;张岩;;鲍德里亚的技术观[J];理论界;2006年10期
7 鞠惠冰;;鲍德里亚的广告观[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8 张一兵;;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王国富;;当代中国视域中的鲍德里亚哲学研究——“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学术研讨会概述[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10 王艳;;对鲍德里亚自然观点的批判[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技术、主体与形而上学的玄学遐想——鲍德里亚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陈亚娟;鲍德里亚:纽约知识分子圈里的大红人[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张义修;张一兵何以“反鲍德里亚”[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许荻晔;“要以游戏的态度对待鲍德里亚的东西”[N];东方早报;2012年
4 唐学鹏;鲍德里亚的“拟像”死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康慨;鲍德里亚非常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白刚 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生产的张力:马克思与鲍德里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季桂保;后现代的痴迷描述者[N];文汇报;2007年
8 刘国鹏;虚拟现实元年之后的人类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戴阿宝;拟像(simulation)[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戴阿宝/译;鲍德里亚的“时尚”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大伟;评析鲍德里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
本文编号:1795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9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