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
本文选题:手工技艺 + 生产性保护 ; 参考:《民族艺术》2017年03期
【摘要】: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引入市场,促进流通,更新功能,确实可以部分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命;但作为民间艺术的手工技艺多数已经不能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而是趋向专业化和艺术化。脱离了传统功能的手工技艺,主要面向城市新的中产阶级进行生产,那么就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提升技艺水平,增加产品文化附加值,从而赢得具有文化自觉性的文化精英们的青睐,进而作为收藏品或高档装饰品,增列到现代艺术之中。这虽然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初衷,却可能成为其现实或趋势。
[Abstract]:Productive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rket,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tion, and the renewal of functions can indeed partially activate the life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but most of the handicraft as folk art can no longer be used as a carrier of folklore culture to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in daily life. They tend to be professional and artistic. With a shift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kills of handcraft, which are mainly aimed at the new middle class in the city, we need to regain the craftsmanship, raise the level of craftsmanship, and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the product culture. So as to win the cultural elite wit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n as collectibles or high-grade ornaments, added to modern art. This is no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productive protection, but it may become a reality or tren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嘉禄;;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利用模式[J];黄山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丁佳青;;妙手天工 匠心独运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J];上海工艺美术;2015年04期
3 陈志勤;胡玉福;;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挂门钱遭遇技术变革的背后[J];文化遗产;2015年05期
4 吴文浩;王永桂;;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7期
5 陈映婕;;走出瓶颈:浙江青田石雕的生产性保护经验[J];文化遗产;2015年01期
6 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年01期
7 覃萍;张发钦;;生产性保护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运营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8 徐赣丽;;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以壮锦的实践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9 邓苗;;社会变迁与民俗传承——以民间艺术米塑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3期
10 季中扬;高小康;;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价值重估[J];民族艺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J];民族艺术;2017年03期
2 张姣;;旅游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民间工艺本土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7年07期
3 尹锋超;;非遗视野下西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4 刘慧琳;;文化创意产业时代“非遗”保护的新模式[J];艺术科技;2017年01期
5 李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年11期
6 王易萍;谭志坚;;论消费社会中民族艺术的商业化与生活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18期
7 郭泳儒;;哈萨克族护身符的“护”与“符”[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8 余永红;;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及当代意义——兼论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J];齐鲁艺苑;2016年04期
9 李技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传承研究述评[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年04期
10 刘晓春;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光;;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6期
2 季中扬;高小康;;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价值重估[J];民族艺术;2014年03期
3 菅丰;陈志勤;;跨越“错误的二元论(mistaken dichotomy)”[J];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02期
4 袁东升;;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转型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木匠工艺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5 陈勤建;;定位分层、核心传承、创意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若干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周真刚;;贵州世居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7 乔家君;杨家伟;;中国专业村研究的新近进展[J];人文地理;2013年05期
8 丁智才;;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J];开放时代;2013年05期
10 胡惠林;王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陈超;花瑰雕绘大江魂[N];海南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807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0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