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材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公共艺术 + 城市雕塑 ; 参考:《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经济建设促进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需要有大量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当代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文化综合体,出现在城市建设之中。公共艺术的发展肩负着服务公众和续写城市历史的双重使命,可以说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程度,映射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水平。公共艺术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载体,其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是公共雕塑、壁画、涂鸦、装置也可以是多媒体影像艺术和公共设施。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雕塑做深层次的应用研究和阐述。工业型材作为当今城市建设使用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在公共艺术作品中同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型材有着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地位。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国内外知名的公共艺术家所应用的工业型材上,研究对象则为以工业型材为代表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和实际项目研究,阐述其工业型材和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其广泛应用性。本课题主要从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公共艺术创作中所应用工业型材的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数据表格的研究方式,做出精准的数据分析;第二部主要以工业型材类公共艺术项目调研分析和艺术理论为阐述研究对象;第三部分主要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进行实践创作,来完善本课题的应用和研究内容。最后,综合实践情况,讨论工业型材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趋势和所涉及的问题。
[Abstract]:Economic construction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support. As a new artistic and cultural complex,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art appears in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shoulders the dual mission of serving the public and renew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which can be said of the contemporary urban public art.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mapped 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Public art is an art carrier for the public. Its artistic expression can be a public sculpture, mural, graffiti, and the device is also a multimedia image art and public fac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and expounds the deep applica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sculptur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s used in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material is also widely used in public art works. Industrial profiles have the position of other materials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paper is defined on industrial profiles used by well-known public artis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industrial profiles. The representative urban public art works, through the deep data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project research,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profile and the public art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This topic is mainly studied from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data of the industrial profiles used in the public art creation, and the data are combined with the data.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table makes accurate data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takes industrial profile public art proje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rt theo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hird part mainly takes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creation to finish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project. Finally, comprehensive practice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rofiles in public art are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峰;公共化的设计——谈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舟直;欧洲城市公共雕塑艺术[J];装饰;2004年09期
3 林梓波,赵兰涛;关于公共雕塑的思考[J];装饰;2004年09期
4 ;雕塑[J];全国新书目;2005年13期
5 蔡增斌;反思当代中国公共雕塑[J];东方艺术;2005年07期
6 唐家路;日本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7 董占军;欧洲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8 蔡增斌;当代中国公共雕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9 康乐;;关于公共艺术中公共雕塑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陈学博;;公共雕塑的社会性[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琳;中国公共雕塑需要专业推广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翁剑青;公共雕塑要有公共精神[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由“公共雕塑美丑之争”引发的思考[N];美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亚萌;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邱家和邋杨琳;上海世博“变法”:应对公共雕塑爆发式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林征;国内公共艺术的思考[N];美术报;2011年
7 策划 潘欣信 王凯 撰稿 叶芳芳 夏超 俞越;“评丑”最终为“审美”[N];美术报;2012年
8 王怿文;公共雕塑该怎么保护?[N];华东旅游报;2006年
9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公共艺术”由谁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让城市空间发生艺术“质变”[N];深圳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睿;公共雕塑媒介中水的当代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李敏;试析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和谐构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李楠;奥运城市公共雕塑应用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荆琦;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李建华;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叶红;杭州公共雕塑考察[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吕迪;试论公共雕塑的情感传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周小牧;公共雕塑地域性差异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周鸿n,
本文编号:1912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91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