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文艺观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海德格尔 + 本源 ; 参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而艺术则是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艺术现身方式的基本特征之所以是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是因为世界是一切根本性命运的境地与归宿;大地则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与隐匿之所。艺术就是通过建立审美的应然世界让我们返回大地呵护之中的存在者。在艺术被终结的贫困时代里,艺术家应该成为存在之家的看护人、诗意的追问者、良知的呼唤者和无蔽的敞开者才能使作品走向本源、使存在者走向诗意的栖居。
[Abstract]:In Heidegger's view, the origin of art works is art, and art is a way of truth. The basic feature of artistic appearance is to establish the world and create the earth because the world is the condition and destination of all fundamental destiny and the earth is the place of return and concealment of all emerging people. Art is the existence in which we return to the care of the earth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esthetic world. In the poor age when art is over, the artist should be the caretaker of the house of existence, the poetical questioner, the calling of conscience and the unblinded open man,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to the origin and the existence to the poetic dwelling.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W021)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ZZ-WX-06)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俄罗斯艺术作品欣赏[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2 董占军;艺术作品的文献属性及图录的艺术性[J];齐鲁艺苑;2005年02期
3 曹桂生;艺术家与非艺术家 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兼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与审美价值取向[J];美术;2005年08期
4 王颖;;重建艺术作品的社会责任[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5 田寒;;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吴以凡;;意境——艺术家心境与艺术作品境界的契合[J];美与时代;2006年08期
7 陈小松;;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之“世界”和“大地”[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8 郝少刚;;在符号家族中的艺术作品——浅谈艺术也是一种符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9 宋伟光;;何为艺术作品[J];雕塑;2008年01期
10 夏宏;;析《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物与作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修兵;该怎样用艺术作品塑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苏丽萍;专家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4 郑丽虹;改革创新精神在艺术作品里生辉[N];深圳特区报;2008年
5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6 王晓真 编译;艺术作品应积极呈现全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董城;学生艺术作品缘何被抢购[N];光明日报;2014年
8 编译 王悠然;男女两性评价艺术作品侧重点不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文化部部长 蔡武;作品好不好,要看票房[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万如冰;学生艺术作品成市场“香饽饽”[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颖;艺术的先用后看[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迪;浅析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4 王彪;当代中国新人类艺术作品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广涛;艺术作品自身价值与时代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罗欢;艺术作品的构图[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雯娟;探析艺术创作主体的心境差异对艺术作品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秋;“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存在与真理问题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旭;以互动性思维为导向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许芬芬;论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2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3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