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寓沪之后的吴昌硕及其书画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11:55

  本文选题:吴昌硕 + 润格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晚清到民初的上海艺术市场的特殊性、吴昌硕作为海派大师的重要性两者交叉汇集并通过吴的作品市场拉升的合力显现描绘出当时艺术市场生态的缩影。本文一方面梳理吴昌硕寓沪后在这个新环境中社会关系网络的搭建及与环境的互动,并分析吴如何在这个关系网络中内因和外因齐备登上海上画派领袖的巅峰;另一方面也通过吴的关系网络及社会活动从一个侧面透析上海一隅的艺术市场生态,并从吴的作品购藏的地域分布可看出上海艺术市场初见端倪的国际化市场雏形,而这对上海艺术市场和中国现代艺术市场来说均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事情。 本文利用传记分析社会学分析供需理论、数据图表比对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吴昌硕寓沪期间书画市场行情变化为核心,着重梳理其价格生成背后的社会关系网络支撑系统及这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配合将吴的市场行情推到一个高位的。
[Abstract]:The particularity of Shanghai art market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Wu Changshuo as a master of Shanghai school intersected and combined, an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Wu's work market, the art market ecology at that time was described in miniature.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after Wu Changshuo's Shanghai residence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how Wu gets to the peak of the leaders of the school of painting on the sea in the network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Wu's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social activities, we can also analyze the art market ecology in a corner of Shanghai from one side, and from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Wu's works, we can see the rudiments of the emerg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Shanghai's art market. This is a breakthrough for Shanghai art market and Chinese modern art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comparison of data and charts, and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by means of biographical analysis sociology. It focuses on combing the social network support system behind its price generation and how the system works to push Wu's market to a high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天衡;;吴昌硕《墨荷》[J];中国书画;2003年02期

2 洪亮;缶庐印话(八)[J];荣宝斋;2004年01期

3 唐存才;熔古铸今 推陈出新——吴昌硕先生篆刻艺术简介[J];中文自修;2005年10期

4 刘曦林;;吴昌硕研究拾遗——以中国美术馆藏品为例[J];中国书画;2007年06期

5 钱君S ;;略论吴昌硕[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03期

6 陈荣;吴昌硕篆刻艺术综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徐静;;凝练遒劲 沉着质朴——吴昌硕篆书七言联赏析[J];书法之友;1999年07期

8 申榕;融时代特征于书画之中[J];浦东开发;2001年12期

9 刘曦林;;吴昌硕研究拾遗三题[J];荣宝斋;2006年05期

10 丁羲元;;《王个|画集》序[J];书画世界;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维彪;;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与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朱虹;;使用酶清洗剂去除纸张霉斑的思考[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志兴;;写意花鸟画与创新[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张西红;;举办非主体性展览对纪念馆发展的意义[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邹自振;;论李瑞清及其诗、书、画[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邹自振;;论李瑞清及其诗、书、画[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侯波;;存形、立意与赏鉴——中国古代绘画画面文字的变迁[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王志坚;;谈论齐白石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功能和意义[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洪权;“快览之余,以妼老眼幸福”[N];美术报;2010年

2 邹绵绵;“朽者不朽”陈师曾[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记者 谭伟东;吴昌硕百年“生态碑”重现安吉[N];浙江日报;2005年

4 王琪森;王一亭的艺术人生及历史贡献[N];文汇报;2008年

5 梅墨生;吴昌硕与黄宾虹作品鉴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张伟;海上画派[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浙江安吉吴昌硕纪念馆 范一安;吴昌硕《达摩像》的际遇[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一直;磨刀天踏平一试霹雳手[N];美术报;2005年

9 范一直;一代宗师吴昌硕诗书画印一炉熔[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张郁明;春水断桥二十四更于何处觅桑子[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论吴昌硕的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顾维喜;“海派前期”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画派与民间赞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谢青;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海勇;明清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结构与写意造境[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长城;寓沪之后的吴昌硕及其书画市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李杰;作画须凭一股气—吴昌硕笔墨与《墨花系列》[D];南京大学;2012年

3 吴柳;吴昌硕花鸟画构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孙晓冰;齐白石对吴昌硕写意花鸟画的汲取[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雪莲;吴昌硕养生印语及其文化渊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关杰;石鼓文对吴昌硕写意花鸟艺术的影响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李波;吴昌硕的绘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异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丹;论海派画家吴昌硕绘画艺术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曹卫东;宗法《石鼓》 各有千秋[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雯婷;写意花鸟中石的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3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73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