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20世纪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8-07-04 19:22

  本文选题:鲁迅精神 + 文学作品 ; 参考:《小说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正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其经典文学作品也经由多种途径被引介入泰,先后在泰国知识界两度掀起"鲁迅热",成为中泰关系史上一件文化盛事。2010年中泰建交35周年之际,泰国知名网站"经理人报"(www.manager.co.th)曾评出中泰关系史上的35件大事,其中,鲁迅作品《阿Q正传》泰文版在泰出版一事位列其间,鲁迅在泰影响之巨可见一斑。总体而言,20世纪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泰传播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Abstract]:As the greatest writer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Zheng Lu Xun's classical works were also cited in various ways. It has become a cultural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Sino-Thai relation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in 2010, the well-known Thai website www.manager.co.th has commented on 35 major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Sino-Thai relations. The Thai version of Lu Xun's work A Q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ailand, and the influence of Lu Xun is evident in Thailand. In general, the dissemination of Lu Xun and his literary works in Thailand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gone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子课题“鲁迅与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林敏洁主持)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412;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中杰;鲁迅的不朽[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2 罗良平;再论对鲁迅的评价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景山;鲁迅心目中的改革和开放[J];炎黄春秋;2000年04期

4 史纪辛;再谈鲁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则史实[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7期

5 苏陂;我看《鲁迅先生》——普及好得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5期

6 萧君和;科学理性地看待鲁迅[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7 鄢烈山;鲁迅被神化过吗[J];唯实;2001年04期

8 白盾;伟大,也得有人懂——我的鲁迅观[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申中华;我心目中的鲁迅精神[J];今日浙江;2001年17期

10 王建柱;不忘鲁迅[J];党建与人才;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辛;;评“还原鲁迅”说[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陈至立;;学习鲁迅,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在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词[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秦建君;;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蔡正发;;鲁迅与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应争;;想象与反思:多副面孔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历史之重——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之一[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郁;;冲绳的鲁迅语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人;年少鲁迅志高远[N];文学报;2006年

2 蔡q;真实鲁迅存在于认识的历史过程中[N];文艺报;2006年

3 车文秋;大众能接受“鲁迅”商标吗?[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鲁锡堂;吃“鲁迅饭”三思[N];绍兴日报;2007年

5 周海婴 周令飞;鲁迅姓什么[N];广州日报;2007年

6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健;“鲁迅,,并非整天板着脸”[N];南京日报;2008年

7 孙伟科;鲁迅的多样化阐释与政治解读[N];文艺报;2008年

8 欧阳正汉;当“鲁迅”与名利相遇时[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汪涓;周令飞: 想呈现360度的鲁迅[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庄建;鲁迅的传统弥足珍贵[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萍;鲁迅艺术身份及其艺术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闫宁;民俗学视阈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丹;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复旦大学;2004年

4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6 张巧玲;鲁迅:一个人的爱与憎[D];山东大学;2012年

7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国栋;死亡视域下的鲁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懿;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玲;鲁迅形象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6年

2 冀卫霞;鲁迅与延安文艺[D];延安大学;2011年

3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陆飞杉;网络时代对鲁迅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施波;从厦门到广州:鲁迅的转变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6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进;鲁迅的意识管窥[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天蔚;鲁迅的日本阐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韩妍;关于《品中国文人(鲁迅)》的汉韩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夏晶;七十年代(文革后期)民间思潮与鲁迅[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7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97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