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国文化对话——“第六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 跨国文化对话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6期
【摘要】: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诞生于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兴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不仅问世了大量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专著和论文,而且参加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西方学者更是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在此背景下,"第六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理论的跨国转向和跨文化交流为契机,从伦理视角重审文学经典,发掘世界文学的伦理特征,分析文学"中心"—"边缘"等伦理问题,极大拓展和丰厚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与会学者就文学伦理学批评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文本的实用性与效度问题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共同把文学伦理学批评推向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in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born in China has exploded. Not only has a large number of monographs and papers on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been published, but also western schola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have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In this context,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takes the transnational turn of theory and cross-cultural exchange as an opportunity to review literary classics from an ethical point of view and explore the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literature. The analysis of ethical issues such as "center"-"edge" has greatly expanded and enrich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ritical practice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On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and the practicability and validity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in the text, the participating scholars spoke freely and exchanged views with each other, which pushed the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to a new breadth and depth.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ZD1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7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8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东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看《沉没之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苑;伦理缺位与人性迷失—《换位》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任彦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6 刘茜茜;从迷失到回归—《三个六月》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肖丹;《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8 杨佳宁;《华伦夫人的职业》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奇梅;爱丽丝·默多克《沙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10 张迎花;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骨》中主要人物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9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9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