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曼符号学视域下结构与历史的对话
本文选题:洛特曼 + 符号学 ; 参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摘要】:俄国符号学代表洛特曼从文本历史化、历史文本化角度驳斥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重新建构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一方面,洛特曼符号学主张从历史出发理解艺术,克服结构主义文论剥离社会背景,人为割裂能指与所指,独尊共时性研究的弊端。另一方面,洛特曼符号学适度保留语言再现观,以艺术与现实的异质同晶关系,赋予文本记忆功能,将结构差异、充斥张力的文本组合成一套基于矛盾对立的历史叙事,有效促成了结构与历史的对话。
[Abstract]:Russian semiotics representative Lotman refutes metaphysical entity ontology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historical textualization angle and re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life and literature and art. On the one hand, Lottman's semiotics advocates understanding art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overcom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structuralist literary theory that separat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rtificially separates signifier from signifier and signifies, and devotes exclusively to synchronic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Lotman's semiotics appropriately preserves the view of language reproduction, endows text memory function with the heterogeneity of art and reality, and combines the text with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nd tension into a set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based on contradiction and opposition. Effectively facilitated a dialogue between structure and history.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文论与“去黑格尔化”研究》(13BZW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文论创新与经典重译》(GD12CZW10)、《萨义德批评理论及其中国化应用》(GD14CZW01)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Ю.洛特曼 ,远婴;电影语言与电影符号学[J];世界电影;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田昊;;洛特曼的电影语言观和电影符号学[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2 张海燕;;话语的盛宴与狂欢——《疯狂的石头》文本意文解析[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3 张海燕;;他者视域中的电影符号学——兼论洛特曼的电影语言观[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4 王永祥;;语言意识、艺术本文、象征符号、符号情境—文化符号学视角[J];俄罗斯文艺;2015年01期
5 李玉凤;;洛特曼的电影语言与艺术本文—以电影《英雄》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5年01期
6 李薇;;元叙事的韧性:洛特曼符号学危机与反思意识[J];齐鲁艺苑;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鹏;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焦颖;影像的透视—新世纪初少数民族电影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亮;姜文电影研究:叙事、符号和文化的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俄罗斯文艺;2003年03期
2 卡拉威·库尔;王永祥;;洛特曼在意指过程模式化方面的遗产[J];俄罗斯文艺;2012年03期
3 李薇;;洛特曼符号学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刘增美;方法的探索:洛特曼理论体系的内外之间——读《结构文艺符号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5期
5 王铭玉;;符号的模式化系统与符号域——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6 李薇;;“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国内洛特曼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萧净宇;洛特曼符号学-美学阐释中艺术文本的特色[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8 耿海英;接受与研究:洛特曼符号学在中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郑文东;;符号域的空间结构——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研究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薇;;洛特曼与苏俄文论变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99585.html